1.团队建设的最高境界
关于团队建设的最高境界,有一种说法概括得很好,叫做 “ 心相通 ” 。
我们打球的时候,作为一个团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要建立默契。默契的表现是什么?其中的一点就是能够相互补位。有时候,你一看伙伴的带球动作,你就知道他一定要强攻,为什么呢?因为经过长时间的一同练习,你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这家伙要强攻。而你作为同伴,判断局面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赶紧做好补位的准备,要防止他万一失手之后,被对方打一个措手不及。这就是默契,在几乎所有团体运动项目中,最需要的就是这种默契。有默契,就是心相通。
2.背景分享
下面,我和你分享一个经验,也许你可以借鉴。这个团队建设经验,是我在无限极公司做调查的时候,注意到的。无限极是中国保健品行业的一家龙头企业,它的高管团队,乃至下面的一些团队经常用一种叫做“背景分享”的方法来进行团队建设。背景分享,说白了就是讲自己的故事。特别是高级团队,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使用,每一个人都要去讲自己过去的故事,就像我们在饭桌上吹牛一样。只不过,他们做得比较正式。
为什么要做背景分享呢?目的就是要建立默契,力争做到“心相通”。无限极的高管对我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遇到事情的时候,是怎样做的。但是,如果你能够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你对这个伙伴的了解就深了一步。那么,如何再深一步呢?这里有个逻辑链条:就是他现在的思考过程一定来自于他过去的经验,而这个思考又决定了他现在和未来的行为。
所以,我们每个人的想法,其实都是由更后面的一层东西决定的,那层东西和我们的背景有关:比如我们是在怎样的家庭里面长大的,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哪些人对我们的价值观影响最大,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当我们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做的,等等。如果你了解一个人到了这一层,毫无疑问你就会对这个人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多了一层理解。于是,当这个伙伴在遇到特定问题的时候,他会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你就更容易理解。
3.心理契约
我为你介绍一位大师。这位大师的名字叫“卢梭”,中文名字和那位写《忏悔录》的大哲学家名字一样。但这位新卢梭是管理学家,他在1990年代提出了一套“心理契约“理论,现在属于管理学的研究理论。一个理论属于前沿,是指这套理论还没有定型,但属于非常伟大的管理思想。
我用一个例子来简单介绍一下“心理契约”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在加入到一个组织的时候,他对于组织能够给予他的东西,他需要付出什么,是有一个预期的。这是一个心理上的核算过程,都是基于期望和想象的盘算,是在每一个人心理上进行的,都没有明确说出来。但是,这是一种“交换协议”,卢梭称之为“心理契约”。
但实际上,一个人对于工作是不是投入,他是否决定离职,主要是由心理契约决定的。
这一讲的课,讲的是团队建设的最高境界,试着走入团队成员的内心。每个领导者的直接下属没有多少人,骨干人员数量会更少。但这些人却对你非常重要,无论是结成命运共同体,还是事业共同体,都是相对长久要在一起合作共事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大家共享背景,也许是建立团队默契的一个有效方法。但是,这个方法也可能对你的团队建设完全没用,知道有用没用,可不可以借鉴,是你自己要注意修炼的权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