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妈妈 每日一省Dαy266(2025.8.13)

清远青少年优势潜能(ALAC)培训结束已近一个月,但在返程途中碰到的带孩子出门三位妈妈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第一位是孩子中考结束的妈妈,只听到妈妈不停地对孩子说:“你这次中考考的成绩一般,你要在未来的三年学习中加油,不然的话就考不上好的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你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找不到好的工作,那你这一辈子就很难了。”孩子还算乖巧,回应妈妈说:“我知道了。”稍做休息之后,妈妈又一次谈到了学习的话题,内容依旧是“如果你学习不好……”孩子一遍又一遍地回应“知道了。”每听到她的回应,我的心里腾起一些“心疼”----多懂事的孩子。主动分担妈妈的焦虑。

第二位妈妈,火车在飞快的行驶,一个大约八九岁的女孩子躺在中铺玩着手机,妈妈坐在过道中的椅子上,妈妈觉得孩子玩手机太长,想让她放下手机,同时观赏一下沿途的风光。于是对孩子说:“你就在那儿玩儿手机,玩儿手机。为什么不看看车窗外的风景呢?沿途的风景多好啊。”孩子回应道:“我也是一边玩玩,一边看风景,卧铺这个位置看窗外风景征很好。”妈妈回应道:“在那儿能看什么风景,下来!到我这边来看。”小孩子满是不情愿,依旧坐在卧铺上,回应到:“我坐在这个卧铺上,怎么就看不到风景了?”妈妈无奈,不再吭声,火车在飞驰,只听妈妈又说:“你看火车开过了一个山,火车又开过了一片田地,那有稻谷呢。多好看的风景啊!”孩子回应到:“这些我都看到了。”语气中透露着一些不耐烦。妈妈也无助地停止了“解说”。我想如果妈妈邀请孩子把沿途看到的风景一起进行描述,或者给孩子讲讲袁隆平如何培育水稻的故事,然后引导孩子去看风景,效果该是不一样的吧。

第三位妈妈带着两个孩子,一个大一点儿的是男孩,估计有八九岁,另一个小点儿的是女孩,六、七岁。他们有一个铺位是上铺,一个铺位是下铺。孩子们大概是第一次出门,对上下铺充满了好奇,男孩子很快就爬到了上铺,开心的叫着:“哎呀,真好玩儿。”妹妹看到哥哥爬了上去,随即也爬了上去。过了一会儿妹妹又想下来,于是说:“我要下来。”妈妈回应道:“下来就是了。”妹妹说:“我怎么下来呀?我下不来呀,我好害怕呀!”妈妈说:“这有什么好害怕的,你们学校不是也有高低床吗?”妹妹说:“高低床是要爬,但是它不动啊,在火车上它在晃啊。”此时,妈妈还是没有理会到孩子的需求,说:“这个上下铺与高低床有多大的区别?火车有摇晃也没那么剧烈呀,你下来就是,还在那儿矫情。”妹妹委屈的哭了,这时候哥哥说:“是啊,火车是有些摇晃,但是,摇晃的也没那么厉害。”看到他们的回应,妹妹哭得更厉害了,我对小女孩儿说:“来,妹妹,你把脚伸给我。”我指引着女孩儿把脚踩到了梯上,告诉她慢慢的把背弓起来,一点点地向梯子边移动,抓稳楼梯的扶手后,再慢慢的放脚向下移。”在我给她清晰的指令后,小女孩儿回到了地上,接着我又问:“现在到了地上,你感觉到稳当了吧?“嗯,是的,我感觉到踏实了。”于是跟她说:“我们遇到了问题先不要慌,可以先看看周边人是怎么解决的,然后我们再想办法,你说对吗?”小女孩儿回应着说:“是的,谢谢阿姨!”整个从上铺下来的过程中,妈妈的回应只想着她自己,而真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三位妈妈带孩子出来玩儿确实是以出自于好心,但是在玩的过程中,孩子的心里是否真的放松了呢?妈妈真的给了他们所需要的爱了吗?心时代王纪琼院长的说:心理学生活化,让中国家庭更温暖!让我升起了使命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