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常用伪类和伪元素

伪元素在CSS3之前的版本就已经存在,只是没有伪元素的说法,都是归纳为伪类,比如常用的:before和:after,分别表示的元素content区域的前面和后面;到了CSS3才正式区分拟定出来叫伪元素

伪元素和伪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伪类表示被选择元素的某种状态
伪元素表示的是被选择元素的某个部分,这个部分看起来像一个独立的元素,但是是"假元素",只存在于css中,所以叫"伪"的元素

由于伪类和伪元素存在较多,为了方便记忆,我将常用的伪元素和伪类梳理如下图:


伪类和伪元素.png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