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驱力指具备较强的自主性,既有强烈的内在意愿,也有行动力,能自觉自愿付出努力去学习,去从事比较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
内驱力,就是每个人心中的那个"我"就可以让自己精神饱满地行动起来。
传统认识里,人类行为有两种驱动力:第一种是生物性驱动力,这是人类想尽一切办法要生存下来的动力。第二种是来自外在动机寻求奖励,避免惩罚的动力。除此之外,人类还有第三种驱动力,其来自于内在动机,我们想要主导自己的人生、学习,并创造新事物,通过自己以及我们的世界做得更好的内在需求。
为什么孩子生来的内驱力?‘’我要学"的内驱力没有被激发呢?一是对学习没有欲望,孩子是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学习,逼迫完成学习任务,缺乏发自内心的属于自己的目标和定位,过高的期望值,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学习是为了老师和家长好。二,学习无趣,过重的学业负担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倦,导致厌学。家长、学校、老师的压力都转移到孩子身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让孩子喘不过气,将注意力转移到玩乐上。
我们看看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1.创造适合学习的空间环境。家长不要逼迫孩子去学习,应该给他创造适合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在这环境里自动自发的去学习,排除干扰因素,控制好游戏时间,不要让孩子沉迷其中,同时家长做好榜样,有时间就看书,不要一直捧着手机玩,孩子看到了,也会跟着学习。
二.给孩子一个充满信任的人设,给孩子一个,你可以做到的积极人设,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内驱力促使他有更积极的表现,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真的做到了。按照著名的教育学的经典案例,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和助手到一所小学,1至6年级各班中选18班,宣称班里的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的测试测验。罗森塔尔已赞赏的口吻,将一份占总人数20%的最有发展的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老师,八个月后,他再次来到这所小学,对那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复试,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很大进步切,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其实,那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只是罗森塔尔随机挑选的,不过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心理暗示,在这八个月里,老师又通过语言和行为暗示传递给了学生,学生才取得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由他人的期望,使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3为孩子制定培养计划,制定目标的smart原则,
S目标要越具体越好,比如说新学期我要好好学习,要变成这次期末考试,我要进入班级前十名,这就很明确。
M完成度要可衡量,要把大目标拆成一个个可衡量阶段的小目标,小的里程碑,比如新学期我要记住100个英语单词,每周掌握20个,五周实现。
A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实现好的目标是孩子通过一定努力,可以实现的,比如一个身体素质较差的小孩就不适合马上制定跑800米的目标,但是可以把目标定为每天坚持跑步。
R选择对个人成长很重要的目标去实现,孩子也许想法很多,目标也很多,目标多了注意力会分散,所以在一个时期需要对目标优先度排序,集中精力去实现一到两个对个人成长比较重要的目标。
T实现目标一定要有期限,这个目标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有人说没有截止日期的目标是耍流氓,对孩子来说,面对有期限设置的目标才有去完成的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