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钟离姗姗
我们总是说“我要为你改变”。可改变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你可能并不懂。
在一档情感节目当中,基本每对嘉宾到最后都会说,“我会改变,你可以为我改变吗?”其实,这或许只是一个伪命题。当下的情境中你可以是权宜之计,也可以委曲求全,真心与否只有自己心知肚明。因为改变是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谁也不会每一天都去监督或者督促你到底有没有改变。
印象中比较深刻的一对嘉宾是四十左右的老夫老妻。可能东北人的骨子里天生就有一种豪爽,不拘小节的性格在其中根深蒂固。所以,当丈夫控诉妻子为了生意是如何如何喝酒到烂醉的时候,妻子会特别不以为然。而妻子控诉丈夫是如何如何的大男子主义,丈夫也会认为这只是男人的天性。最初的两个人都会理直气壮的认为自己并没有错。
当随着他们所描述的事情逐渐推进,所有的一切都一目了然。
妻子不过只是一个酒瘾成性的女人。她掌管了家庭的所有开支,在生意场上喝酒陪客户,在朋友间喝酒叙旧。在我看来,喝酒不过只是这个女人的一种发泄与倾诉方式,只要不影响生活便是可以迁就与原谅的。而丈夫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过错,他只是希望妻子可以多一些精力去养育家庭与孩子。
人们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经过情感老师的分析与建议,女人最后痛哭流涕的对男人说,“我会改变,请你相信我”。虽然结果是好的,可我不得不提出质疑。改变真的是说变就可以变的吗?你的改变到底是为了自己还是别人?在此我不敢妄言评判节目中的夫妻,只能将他们生活的难题交予当事人手里。
人不是因为遇到一个人而改变自己,而是你内心很想改变。
我相信你也听到过类似于“如果你想遇到一个很优秀的人,你会努力让自己变得很优秀”的心灵鸡汤,并且会深信不疑。而我就是其中一个将它奉为至理名言的人。
蔡康永曾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语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所以你的人生错过了很多美好的人,美好的风景。你开始发觉是不是应该为了那个美好的人而改变自己。
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我也会不断充实自己。比方学习一门外语,比方说学习滑雪,比方说读精神食粮,比方说去世界各地旅行。对呀,我就是想要通过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从而遇到那个美好的人事物。
可后来我发现这样其实很功利?为了一个人而改变自己,不管是不是自己想要,或者适不适合。你的内心真的会快乐吗?说这些并不是意味着你可以不努力,而是要让你知道改变并不是为了任何人。不是为了取悦,也不是为了迁就或者将就。所以,除了你内心真正想要改变的,其它不一定要勉强。
马尔克斯韦尔·莫尔兹曾说,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你都应“模仿”你自己,成为你自己。不要违心的活着,做你自己就好。
不要试图去改变任何一个人。
在爱情当中,很多情侣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掌控欲。她们设想爱情应该是怎样的美好,设想爱人应该是如何的优秀。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她们无法接受现实的残酷,所以就开始“大开杀戒”实行自己理想中的改造计划。
你会发现自己好像是男朋友的妈妈,女朋友的爸爸一样,啰里啰唆,冠冕堂皇的加之“我是为了你好”。其实呢,事实是怎样,你会比我清楚。
我的一个朋友在结婚之前是小鸟依人的性子,结婚之后就全然成了“老妈子”。她总是抱怨老公为什么不帮她做家务,为什么不理解她。遇到这种状况她就开始一堆无理取闹的情绪,说“你不爱我”之类的话。诚然,每个人每段时期都会改变,会由不成熟变得成熟,可我们得认清一个现实,他的改变不是因为你,是因为局势。而你根本没有那个能力去改变或改造一个人。
与其改变他人,不如先改变自己来的容易些。凡事不必苛求。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名言“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的水不断地流过你的身旁”——柏拉图。
(如果你认为我的文字会给你带来快乐或者帮助,请多多关注我,多多点赞,我会更加努力的更文,你的支持是我永久的动力,爱你们,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