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斷斷續續讀了一個月,起初知道這本書是從微博上的一個俗透的「女生必讀書目」清單裡看見的,又出於一個想了解貧窮並擺脫貧窮這樣一個俗透的理由買了它。我承認這本書與我預計的內容相差很多,並不是我感興趣的類型,但既然開始讀了,便所幸讀完。
書封皮上有一句話「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也是因為這句話「誤導」了我的思維。這裡的「我們」並不是小我而是大我,這裏的「貧窮」也並未個人的小貧窮,換而言之,這本書講的是如何在國家、集體層面擺脫區域內貧窮問題。當然,讀後想想,集體的貧窮問題包含個人貧窮,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過於狹隘,才會有先入為主的思維。
一開篇,作者以一個過著極度貧困生活急需幫助的小女孩為例,將人們引入對貧困問題的思考,作者發現面對貧困,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慷慨的,但仔細想想又會對貧困問題失去信心,認為其是難以解決的問題。但是,貧困真的如此難以解決嗎?還是我們從來都是藥不對症?
在想辦法解決貧困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到為什麼我們會陷入貧困。這就需要提到一個理論「貧困陷阱」,什麼叫貧困陷阱呢?簡單的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吃不飽怎沒有力氣幹活,沒有力氣幹活則沒有錢賺,沒有錢賺則沒有飯吃,如此以往,人們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我們則稱之為陷入了「貧困陷阱」。有學者認為,很多國家貧窮,是因為他們沒有開啟良性循環的資本,只要有外界的幫助,則很快能擺脫貧困。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另一部分學者發現,援助會使人墮落,造成腐敗,其影響弊大於利,其實只要有「自由市場和恰當的獎勵機制,人們就能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對於這兩種觀點,我們並不討論哪種更正確,而是以此為引,引導人們思考到底我們陷入貧窮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找到原因才能找到正確的方法。
「貧困並不僅僅意味著缺錢,它會使人喪失挖掘自身潛力的能力」,那麼貧困問題也不僅僅是錢的問題,它其實包含飢餓、健康、教育、生育,這幾個貧窮國家面臨的無法善待的問題。
我們之前提到了「貧窮陷阱」,那麼在飢餓、健康、教育、生育這幾個方面是否真的存在「貧窮陷阱」呢?如果存在的話,是否我們只要給人們一個「助力」,人們就能進入良性循環,不再飢餓、擁有健康的身體、接受良好的教育、有節制有質量的生育?作者通過長達數年的抽樣調查、分析數據、進入村莊切實了解窮人的想法,作者發現,很遺憾,我們所意想的「陷阱」在這四方面其實並不存在,我們之前所給的幫助大都藥不對症。
首先是飢餓,「給予營養說的貧窮陷阱似乎並不適用於成年人,但這並不意味著窮人在營養方面沒有問題,問題並不在於食物的數量而是質量,特別是微量元素」,因為調查顯示最為貧窮的人也並不會把所有的錢用來買吃的,也就是說大部分窮人會處於飢餓狀態,但並不足以影響他們賺錢,面對這一調查結果,國家給出的免費發放糧食,降低糧食價格的政策看起來就並不對症,或許在糧食中加入微量元素,則會更大程度的改善人們營養水平,讓他們擁有更好的身體去賺錢創造財富。
關於健康,調查顯示「人們常常把錢放在昂貴的治療上,並不是廉價的預防上」,這是因為人存在著一種「心理沈沒成本」,往往認為廉價的某物品沒有價值。另外,預防的的好處「只能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實現,而費用卻要先再來支付,從今天的角度來講,等待明天是合理的,但到了明天相同的邏輯就會出現」。出於這兩個原因,窮人一方面不相信又不願意出資預防,另一方面,處於不信任(政府醫療機構),又會花大價錢去選擇自己認為正確但實際無果的治療方法。因此,貧窮國家健康政策的首要目的應該是免費的讓窮人盡可能的獲得預防性保健,並規範其所能享受的醫療服務質量。
關於教育,大部分家庭對於教育的目的在於讓孩子能找到一份有可靠收入的工作,也就是說大部分家庭都「專注於難以定性的多年以後的成果」,但事實上,這正是我們需要改變的觀點,我們需要認識到「學校的服務對象是其現有學生,而不是他們可能想要的學生」,對於發展中國家和貧困國家來說,教育體系自身的兩大任務是給予每人一套基本技能和發掘人才。因此我們需要專注於更為直接的目標,比如讓貧困地區的每一個孩子在通過適齡階段的讀寫測評。教育和未來收入之間是沒有「貧困陷阱」存在的,根據調查顯示,只要達到每一個階段的教育目標,未來的收入則會增加一點,這是一個正曲線關係。
關於生育,我們通常認為窮人因為不知道避孕而會意外的生下更多的孩子,但事實上,窮人在自己的生育決定上是有控制權的。生更多的孩子往往是一、因為女性在家庭中受制於男性,二、青年女性試圖通過婚前性行為找到丈夫(或許是「甜爹」)。後者原因不在本書的討論範疇內,前者原因在於養兒防老的投資思想。在調查中我們會發現,生活在小家庭的孩子並沒有比生活在大家庭的孩子獲得更多的教育。也就是說在資源一定的情況下,大家庭的孩子並沒有分到過少的資源,但這似乎並不符合常理,因為資源相同但人口變多總會有人吃虧,那麼這個人是誰呢?答案就是母親。「或許女人自己也沒有察覺,她們付出勞動所賺的錢是屬於家庭及孩子的」(當然,這也符合大多數社會準則和社會期待)。因此,貧困國家一方面應該制定有效的社會保障體系(如醫療保險或養老金),讓人們覺得沒有必要生很多孩子(尤其是兒子);另一方面,對於已經有眾多人口的國家,應該制定更多傾向與女性(母親)的公共政策。
本書的後半部分是從保險、貸款、存款、政策、創業和政策討論國家、集體、個人該如何做才能擺脫貧困。
作者認為保險是一個能夠促進富裕的好工具,但是「政府需要扮演一個明確的角色⋯要讓一個真正的市場出現,政府英為窮人支付部分保險⋯當人們逐漸看到保險的好處⋯那麼保險補貼或許就可以取消了」。
大多數窮人都需要一筆本金來啟動自己的小本生意,而他們往往會選擇借款,但窮人大多數並不會選擇正規渠道借款,而是更傾向需支付高額利息的人借款。如此說來,小額信貸的市場是無限的,雖然小額信貸有著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卻是「少有的能覆蓋如此多的窮人的項目」,雖然發展的困難重重,但依然是消除貧困的有力工具。
有人認為「窮人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群體,他們目光短淺,所以才會貧窮⋯貧窮還會永久性的腐蝕人們的耐心」,這就使得窮人很難存下來錢,「只要錢一放家裡,就總會有事發生,錢就會被花掉」。但事實上,「存錢的障礙並非完全來自外部的壓力,部分原因還在於人們的心裡」,在存款時你需要設定一個去具體的目標,減少自己將來受到誘惑的可能性。「想要擺脫貧窮首要的步驟就是對長期目標進行思考,並習慣為此作出一些短暫的犧牲」。
「 如果你擁有的不多,那就利用你的聰明才智,從無做到有」,窮人天生就有這樣的企業家精神,但他們的生意發展緩慢部分原因是他們所做生意的性質。想要運營一家大公司,需要具備某種特殊技能或是一大筆錢前期投資。但對於窮人來說,往往只有一點點本金,通常會投資一些邊際收益明顯的小生意,但這樣的生意在邊際收益停止增長時就意味沒有收益,但依然需要不斷投入,大多數窮人會繼續維持這樣一個生意狀態,而事實上他們早改停手,(如果他們沒有突然獲取某種特殊技能的話)將積累下來的錢作為一筆前期投資,投入到另一類起出沒有收益,但跨過困難期則邊際收益迅猛且持續的生意中。但大多數人沒有選擇跨越「投入產出模型」的駝峰,擺脫貧困,一方面他們沒有足夠的貸款,另一方面他們還需要一些管理技能。「一份穩定的工作可以使人們更容易獲取貸款,加上自己的存款和才華,窮人最終才能雇用員工,創立自己的大企業」。
「如果政策不能被正確的實施,計畫的再周密完好的政策,也不能發揮作用」,有人認為腐敗是一種「貧窮陷阱」,腐敗的制度滋生更腐敗的制度,形成「寡頭政治鐵律」這樣一惡性循環。在貧窮國家中「由於缺少正確的信息以及政府長久以來的失敗,人們對政府的信任越來越少,極度貧困使得很多服務需要以低於市場價格的價格餽贈。而且人們不知道自己的權利到底有哪些,也無法有效的要求監管政府表現」。然而,良好的政策是良好的政治的第一步,也可以打破過低期望的惡性循環。「糟糕的機制是貧困國家的通病:通過專注於具體、可測量的計畫或許以某種有限的方式,甚至在一種糟糕的機制環境中,我們可以成功的消除貧困⋯開啟一個良性循環⋯良好的機制便會隨之產生。政治的局限性確實是存在⋯但在改善機制及政策方面,我們依然有很大發展空間。」
讀完這本經濟學書書籍,我自己並沒有太多精闢的總結,主要是我在這方便著實淺薄,便僅僅是將它系統的梳理一下,完成一個將書讀薄的過程。從作者的研究過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一種顛覆感,或許很多問題都如貧窮一樣,我們總以意想的複雜的辦法猜忌它解決它,但事實上我們都沒有看清問題的本質,也許解決的辦法會簡單的讓你大跌眼鏡。
最後,以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一句話結尾「窮人會更加懷疑那些想像中的機遇,懷疑其生活產生任何根本改變的可能性⋯但任何值得做出的改變都要花很長時間,所以我們不能只關注當前把日子過的愉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