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早上好,请喝一杯粥!”
随着亲切的问候,一杯热腾腾的粥,从戴着塑料手套的手里传递过来。奉粥的人穿着统一的橘色围裙,橘色套袖,黑棒球帽,戴着卫生口罩和手套。
大口罩,掩不住笑意汪汪的眼睛。
接粥的人有点措手不及。等回过神来想道声感谢的时候,她早已在不远处,传递下一杯粥了。
02
凌晨五点,两口大锅边,两个中年女性正拿着大勺子使劲搅拌锅里的粥。
她们戴着口罩,已经在热气腾腾的锅边站了将近一个小时。夜很冷,却有细细的汗水从她们额边淌下来,口罩边缘被浸湿了一大块。
五点半左右,粥熬好了。她们吃力地将大锅抬上粥车,麻利地整理一次性餐杯、吸管、手套、口罩和衣物。熟练地将一个个纸箱子塞进餐车的空隙。
六点的街头,清冷安静。她们一个推一个拉,伴随着“哗楞楞”的响声,餐车缓慢地顺着人行道行驶。
黎明的阳光和路灯把她们走过的路照的无比明亮。
六点半,她们到达广场,简单收拾下用物,就开始往餐杯里装粥。
她们不是卖早点的阿姨。
她们是“心栈”太原站的志愿者。
人们还在熟睡的凌晨,她们就开始熬粥,装粥,送粥,奉粥。从四点到九点,日复一日。
她们没有报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慈善之心。
她们所用的原材料,衣服、用品,熬粥的场所,也都是慈善机构捐赠。整个过程,不花一分钱,不赚一分钱。
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她们做这样的“傻事”?做一天傻子容易,难的是一直做傻子。她们为什么要做“傻子”?
03
与这群“傻子”结缘,是在暑假期间。无意中在朋友圈看到义务奉粥的活动,刚好孩子有社会实践的作业要完成,我马上联系了负责人侯老师。
当时,我对奉粥的流程、意义丝毫没有了解,单纯为了完成学校的作业。侯老师在电话里非常耐心地告诉我,会提供统一的服装,接受专业的岗前培训,还一再叮嘱让孩子们穿长裤,以免粥洒了被烫到。
我对活动充满了质疑。真的如她所说那么正规?真的全程免费?
如今戴着各种帽子骗人的局太多了,本着要对我组织的三十多个孩子负责,我一再打电话确认时间、地点、接待人。
侯老师耐心地解释了一遍又一遍。当我第三次打电话确认人数的时候,她说,本来周末有个活动要去外地,但是因为我们的活动推了那边留下来,会亲自接待我们。
有这么好的事?
如果活动结束有硬性摊牌,也接受了吧,毕竟是为了孩子成长。
活动当天,我早早来到集合地点。
干净整洁的粥车,在清晨空落落的街道,显得有些孤寂。
侯老师,干练的短发,圆脸,大大圆圆的眼睛生动有神,她热情地向我介绍两位熬粥的同伴。
孩子和家长陆续来了,乱糟糟站了一地。侯老师很快组织孩子们换衣服,戴口罩,站队。
侯老师拿着话筒,简单介绍心栈的发展和性质,领读心栈的奉粥理念。
不就是送别人一杯粥嘛?原来有这么多学问。
侯老师和另一位老师配合,教孩子们如何问好;身体姿势做到什么标准即能体现亲切又不卑微;看到什么样的人应该怎么应对……
家长们脸上抑制不住赞许,时不时对我投来欣赏的目光,我心里美滋滋的。
奉粥开始了。
原来,跟陌生人打个招呼这么困难。一句早上好,说出口要多大勇气。
女儿捧着一杯粥,站在路口,有点迷茫地寻找目标。路边有个驼背的清洁工老太太,弯腰整理清洁用具。女儿胆怯地看看我,我用眼神鼓励她,她慢慢走上前去,用自己都听不清的声音含糊地说了句“奶奶,早上好。”话音未落脸已经绯红。老太太回过头看到女儿手中的粥,布满皱纹的脸上闪现出灿烂的笑容,她在衣服上擦擦双手,受宠若惊般接过杯子。女儿羞涩的表情立即消失了,兴奋的看向我,眼睛亮亮的。她跑过来,接过我手中备的粥,大方地寻找下一个目标。
女儿的同学们,也渐渐进入状态。孩子们的身影,被晨曦度上一层光晕,清脆的问候此起彼伏,我的眼睛湿润了。
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粥很快奉完了。孩子们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交流奉粥的心得。侯老师召集孩子们,将最后一杯粥送到妈妈手中。
当听到女儿说:“妈妈您辛苦了!”接过她手中那杯热乎乎的粥,我和她的眼眶都湿润了。
人间大爱,此刻,就在这一杯滚烫的粥中,在女儿稚嫩的呼唤中,在奉粥人温情的眼神中……
过路人驻足而视,是好奇?是期待?是欣喜?是盼望?不得而知。而此时我的心里,被爱包裹着,无比充实,无比满足。
活动结束了,没有我害怕的硬性摊牌。侯老师紧握着我的手,感谢我带着孩子们参加奉粥献爱心活动,并希望今后我们能经常来奉粥。
热情洋溢。生命中某种被现实压抑到无形的情感~爱,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油然而生。
04
人生的实质是什么?
是看尽得到与失去之后的豪迈与洒脱吗?
是经历成功与失败之后的平静与安然吗?
是感受快乐与痛苦之后的真实与镇定吗?
心栈的这群“傻子”,几年如一日得坚持,是为了什么?
几天之后,我又独自来到广场。默默换上工服,戴上口罩,接过一杯粥,寻找需要它的人。
“早上好,请喝一杯粥!”
当面对陌生的过路人说出这句话时,我被自己感动了,眼泪再一次打湿眼眶。
暖暖的问候,亲切的笑容和热乎乎的粥,点亮了龙城的清晨,点亮了过路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