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版,这个反馈的时间不需要很长。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学习你的一言一行,然后在某一个不经意的时刻反馈出来。
小七宝今年六岁,已经有很多地方看出我对她“言传”的影响(惭愧于“身教”还有很多地方做不到位,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
场景一:早上起床
早上我在另一个卧室上早读,七宝醒了,叫了我一声,我迅速跑过去,问她:“如果你叫妈妈,妈妈不在,你会害怕吗?”她是这样回答的:“不会呀!我醒了之后先左右看看妈妈在不在卧室,如果不在卧室,我就叫妈妈;如果没有声音,我就自己下床去小卧室和卫生间看看;如果也不在的话,我就自己穿上衣服,去爷爷奶奶家。”
听完这话,我真是被她这严密的逻辑所折服,层层推进。而这背后,是从小就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以及从小就和她玩的一个游戏:用“如果……,我就会……”的句式来一问一答。这样既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也训练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话说,我确实发现一些关联词对孩子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在七宝小的时候,我就总是问她“为什么”,并且引导她用“因为……所以……”来说话,这是七宝学的第一个关联词。而现在的她,对于自己的行为解释或发表观点时,会自然而然在后面加上原因解释,给人一种非常明事理的感觉。
场景二:路上被车别到
某天,我骑车带七宝去上课。我们非常规矩的在非机动车道上走着,这时候来了一辆右拐的车直接从我们身边擦着飞奔而去。因为带着七宝,我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直接脏话出口。七宝也跟着说:“这个车太没礼貌了,没看到我们在前面吗?”过了一会儿,我仍然心有余悸,还在叨叨刚才这事。这时七宝说:“妈妈,遇到事情别生气,先想解决办法。”
这不就是我平常总对她说的话吗,我一直以为我只是说说,她只是听听,没想到遇到事情时孩子确实能实践起来。
场景三:玩手机的问题
某天中午我要午睡,七宝却不肯睡,想玩手机,我着急之下就用了奖励的办法,说:“你不看手机的话,睡起来妈妈给你吃榴莲。”出乎我意料的是,小七宝理直气壮的说:“妈妈,吃榴莲和玩手机有啥关系?来,你告我啥关系。”我瞬间懵逼,马上讪讪的说:“好像确实没关系。但是妈妈想让你保护小眼睛,你做做眼保健操吧。”七宝说:“这个是可以的。”
这段对话中,一方面能看出七宝确实对因果关系方面认知比较清楚。另一方面是我从来不用奖励或惩罚的办法促动她去做好一件事,我想让她知道做好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大的奖励或者说是应该的。
很多的父母由于孩子玩手机等问题,会说:“你就好好玩手机吧,中午别吃饭了。”或者对大点的孩子说:“这次考好了,爸爸妈妈带你去旅游。”那反过来说,考不好,旅游就泡汤了。这种硬把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到一起,会让孩子失去做这件事情本身的动力,比如学习。
所以在这几年养育中,在看了不少书籍建议后,我经常对宝说:这件事情没做好,但是爸爸妈妈答应带你去游乐场,还是会带你去。这让小七宝遇到事情时能想明白,比如我和她在一起,她想要一个东西时,从来不会撒泼打滚,因为她明白这俩没关系。如果先前答应的,爸爸妈妈就会买,但若不在购买计划内的,也很容易和她沟通清楚。
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我愈发感觉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之大,也在孩子身上反射出了很多自己不足的地方。唯有努力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