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报,河南邓州市村民李某党正在上初三的二女儿李某敏,因家里没有钱给她买手机上网课,一时想不开,吞下大量母亲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导致生命垂危,辛好抢救及时,脱离风险。
大家对这件事众说纷纭,有怪怨的是女孩心理素质脆弱,有怪怨的是李某党家庭贫困却育目生育,有怪怨的是当地政府不作为,有怪怨的是网课教育,明明贫穷落后地区网络没普及,却不顾实际情况施行一刀切。
这些应该来说都是原因之一,而我想说的是,既然贫穷一时无法改变,生育观念也在改变的过程中,那么面对当前这种真实情况,我们能做点什么预防或者弥补呢?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口号喊了不少年,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就拿这家来说,三个孩子都能上学已是不易,没有义务教育的普及根本不可能实现,没有政府补助也难以想象。但现在学校教育侧重解决的是,读书认字掌握生存技能等基本问题,没有解决家庭教育问题,这起悲剧的发生,不在于没饭吃,不在于没学上,在于承受不了没有手机上网课的压力,在于承受不了学校和同学带来的压力,在于贫穷带来无尊严的压力。
父亲残疾靠修鞋摊子养家,母亲患有精神病,如何要求他们给与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什么亲子关系,爱和陪伴等,不会也不懂啊!能把三个孩子养活大了,没有饿死或者丢弃,实属不易,已经拼尽全力了。
这时教育孩子健康成人的责任是否需要第三方来承担?由学校或者当地政府设立的相关部门,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士,教育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从小在他们心里种下种子,贫穷不是你的错,贫穷不丢人,不因贫穷而自卑,要为贫穷而奋斗等积极向上的力量,坦然面对贫穷,靠知识改变命运。
如果这个孩子具备了这些心里素质,她可以如实和老师沟通,爸爸现在没收入,家里没有钱再买一个手机,现在就一个智能手机,需要三个人轮流用,网课和作业有时不能按时,但通过其他方法自己努力补上,相信老师完全能理解和接纳。
接受过贫穷教育,再从底层走出来的孩子,以后在社会上立足,也不易因贫穷而自卑,性格更有可能开朗乐观。有些人生来就强大,再通过后天的顽强拼搏获得重生,比如美国前总统林肯的爸爸就是修鞋匠,他克服种种困难战胜了贫穷和自卑,成功走向人生巅峰。
而有些人生来相对懦弱,需要他人的力量重塑,如果父母无法给与的话,那就只能靠学校和社会积极干预,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最大程度避免悲剧的发生,特别是还有大量贫穷山区的孩子们,极端事件确实较少,但因为贫穷问题带来的心理创伤,跟随着一辈子,真是难以揭掉的疮疤啊!
贫穷过的人,都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