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 32个你早该知道的实用写作技巧

读和写,是做好工作和料理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技能——叶至善

《文心》,由叶圣陶、夏丏尊(第二个字读miǎn)二位先生合作撰写,1934年首次出版,等我拿到手,已经是再版的第九次印刷了。

对于再版的书籍,我总是习惯于先看后记,别问我为什么。同时,我理出了两个问题:

1.你是否认为阅读的目的就只为练习写作?因而专注于模仿技巧和积蓄词汇?

2.你是否认为练习写作的目的是搞文学创作?只要学会技巧、积累词汇就可以当作家?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这篇文章对你会大有裨益。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也要恭喜你,对写作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

这本书的目标读者应该是中学生,说来惭愧,我都已经是大学毕业的人了,才接触到这本书,着实可惜,不过既然能读到,终归不算晚。

文心》共有三十二节,换个书名就是《三十二堂国学课》,采用故事的体裁写出了关于国文的全部知识,同时也融入了社会和时代背景。

虽是几十年前的书,读后却也受益匪浅。


1.大人与古人


一篇文章通常有两个点,一个点是外在的景物,一个点是内在的情感

外在的景物只要生活中多用点心就能留意到。

内在的情感却是因人而异的,小孩子所感不如大人复杂,同是大人,普通人所感也不如诗人、文人深刻。所谓书中的“看不懂”,就是经验未及作者程度的缘故。

若是纯粹写内心情感的文章,则全然来自作者心境,这样的文章读出的感悟当真各有各的不同了。

读书,能懂多少,就懂多少,吸收经验、方法,把思考力、想象力提升到水平线的程度,也就可以了。

2.方块字


汉语文字没有语尾的变化,什么字什么性质,没有一定,全因所处的地位而不同。

举个栗子:梦。

做梦,为名词;梦见,为动词;说梦话,为形容词。

读文字时,要随时留意,一个字弄不明白,理解上便会产生偏差。

3.题目与内容


提笔写作同吃饭、说话一样,是生活中诸多项目的一部分。

与友通信是写作,说明意见是写作,记录经历也是写作,表达情感还是写作。

写作本就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我们写的东西是内容提领全篇的东西是题目,自然顺序来说,应是先有内容,再有题目的。

但先有了题目,再去拼凑内容,是否本末倒置了呢?也不尽然。

题目有两种:

一说不管是谁,给一个题目规定写什么就写什么。

一说揣摩写作之人的水平、阅历,让写作者有话说之后才命题。

正确的练习也便是该依着后一种,有话说的定义也是十分宽广,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说,有的说也就写得出来了。

若是各自的文字原本就存在于内心之中,所要做的,只是把它们取出来而已。

至于题目,不过是引起作者意趣的点罢了

成文之后,必当仔细看过,一句话、一个字不妥也必须改到再无可改。

4.一封信


作文、说话是一样的,在承接和转折的地方最要留心。

几个词儿不当只不过是句子的毛病,若是转折承接用错了就会把整段的意思搅糊涂了。

写信,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感。可情感这东西,却是神奇。

特意求深切,结果往往平平;有时无意的几句,却又是深切不过的了。

5.小小的书柜

读书缘是好事,却不可乱读。

其中,字典是最要紧的,读书有疑难时可以随时查验,不过现在已经可以用搜索引擎代之。

初中年岁,小说故事很是相宜。国外的翻译小说故事也可选读。

诗词亦必不可少,《唐诗三百首》、《白香词谱》,初中毕业能读熟,便足够了。

(我到现在还没读熟)

经书类修身养性也可读,以《四书》为代表。

(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史书也可读,一般四史足够,《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

6.知与情与意

写文之前,当认清目标,也就是这篇文章预备给什么人看。

心有三用:知、情、意

知为知识,说明一个事物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

情为感情,说明对一个事物的喜怒哀乐。

意为意欲,说明对一个事物要产生怎样的作用。

文同心,有三种表现:知的文、情的文、意的文

知的文指的是具体的方法论,切实可信的方案。

情的文意的文通常可以结合在一起抒发情感或达到一定的预期。

但是通过情、意说话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否则就会变得盲目。

简单说就是先简述事情的经过,然后引出感言。

7.日记


日记通常是叙事文的题材。本篇没有任何注解,只是举了3篇关于“日军侵犯上海”时的日记。

与其说是日记的写法,不如说是对社会背景和时代现象的刻画。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一读。

题为《难中日记》。

8.

任何时代都有特点,读古人的书要留心他的时代,古人说得话在那个年代或许没错,但若是一不小心成为了时代错误者,将会吃很大的亏。

时代如此,诗亦然。

诗有田园诗、也有工厂诗,古体诗和新体诗。

诗之所以是诗,全在浑厚紧张的情感,次之是谐协的韵律,无所谓辞藻的修饰。

9.文章病院

文章的毛病千千万,归纳起来无非是思想习惯和语言习惯的问题。

细说来,不过有三:

用词、用语不当

该用这个词,却用了那个;该这么说,却那么说了。

原因在于对词意把握不确切或是不曾思考只顾胡乱下笔。

意义的缺略或累赘

一句话没说完,话不成句;说得太多,同样不成句。

原因在于不曾把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善就提笔来写,或是平时就习惯于说支离破碎的语言。

意义不连贯、不能上下照应

一句话中,前后不搭,一段话里,彼此不应。

原因在于思维不精密,说了一大堆,写了一大堆,全是废话。

10.印象

游记有两种写法:记叙和描写

记叙犹如一张路线图,看见什么就写什么。

描写犹如一张风景画,依照自己的感觉去写。

描写比记叙更能给人直观感受,更有感染力。

描写的提高,要注重随时观察,收的真实的印象,文字就会变的比较可观。

柳宗元的山水记本基本纯用印象描写。

描写也不仅仅限于游记,除开说明文和议论文,都可以采用通常的记叙或是印象的描写。

例如朱自清—《背影》中的人物描写。

11.词的认识

类书:我国古代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字韵等编排以备查检。

需要哪一类的材料就到那一类里去找。

遇到不明白或不理解的,类书就可以拿来当做辞典来用,,现在的话,也可以用搜索代替,但养成求真的习惯还是不那么容易的。

瑶池返驾社会主义,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不知道还不快去查?

12.戏剧


戏剧,古代的、现代的、外国的、约略都应该看一些,有个粗略的了解。

本节对不同的戏剧种类作了简单的区别,不多赘述。

偶然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东西:

“一个人想要去访问张三,可四下无人,他自言自语道:‘我要去访问张三,就此拔脚前往。’这不是痴汉嘛?可戏剧里不这么办,观众就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我不禁笑出了声,一边笑一边查证,发现古代的痴汉指的是——愚蠢之人

至于我所理解的痴汉,来自日本。

13.触发

读书与作文是两件事,应当分别看待。

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心新味。

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且要是自己的新鲜的才好。

一味说人家说过的话,自己就等于没说话了。

把书呆读没有意义,于有字的书意外,更留心去读没有字的书,在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

14.书声


一个人对文字的通与不通,不必去看他所作的文字,只需听他读文字的腔调,就可知道

重读体现句子的着眼点。

升调是疑问,降调是确定。

强弱多关于人的感情,用于议论文、诗歌、对话。

15.读古书的小风波


对待思想、学术不能凭主观爱憎,要用批判的方法,还原古书的本来面目。

考究思想、学术和时代、社会的关联,它何时发生,又因何衰落,这样得来的才是真实的知识。

如此看来,古文与现代论文、专著是有着同样作用的材料。

16.现在的习字

现在人写字的意义与从前不同了,古人写字是一种闲暇的消遣,现在却是实际生活的一部分。

写字的四项标准:

迅速、准确、匀整、合式。

简单说,就是既要快,还要好看,符合格式。

17.语汇与语感

文章的好坏,可从三方面来说:

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

二是用词适当与否

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

思想纯靠多读书、多体验,一般人常犯的问题是文法不正和用词不当。

每遇一词,确认其意义之外,再从各方面去领略其情味,这是很要紧的功夫。

18.左右逢源

文字只是发表思想感情的工具,思想感情需从各方面收得,只偏重了文字,结果文字也就空而无实。

数学上的文学:枯燥无味,但正确细密。

绘画上的文字:背景的作用,在乎借了周围的环境衬托事物。

英语上的文字:一国语言自有其构造习惯,若能仔细比较,对本国语言的理解也能有所进步。

19.还想读不用文字写的书

真正求学的人是不一定要进学校的!

学习的主体在于自己,要学习,任何场所都行;不学习,即便是最适宜的场所,也只得七八成而已。

离开学校不是“失学”,只有自己不学习才是真正的“失学”。

20.小说与叙事文


小说的本质在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简单来说就是,作者把意义寄托在叙述上,并不特别说明,让人家看了他的叙述从而领悟出他的意义。

叙事文的本质是事情,叙述就是它的目的。

小说的本质却是意义,叙事只是手段。

21.语调


字数

中国文字有一特性,宜于偶数结合,若不成偶数,则读起来很别扭。

如:父母之命,就比父母命顺口。

句子

如果文章中许多句子构造差不多,读起来就会过于平板。

句式的错综使用,是调和句调的方法之一。

音节

一句之中,勿用同音或声音相近的字,读起来很不顺口。

22.两首《菩萨蛮》

要作词,是不难的,普通的方法就是按谱填写,平仄字数一一遵守就是。

情与境关系密切,写词时即便只写境,也能引出情来;只抒情,也不能全然离开境。

抒情有两种,一种细致,一种豪迈

23.新体诗

凡是含有诗的意境的都可以称为诗,诗是最纯粹的语言,最生动的形象。

新体诗不一定要押韵,但自然音节还是要讲究的,话语也必须精炼纯粹,音节和谐。

诗的意境,得到不在于提笔就写,而在乎多体验,多思考

24.推敲

推敲,就是找一有实力的人帮忙,指出文章不合适之处。

既要知道哪里不该这样说,应该那样说;也要明白为什么不该这样说,应该那样说。

一般修改的点多为文字、词汇、句子排列

25.读书笔记

读书只要不是浮光掠影,必有所得,把所得写出来,就是读书笔记了。

读书要精细,才能写出笔记,反过来,写读书笔记也是使读书精细的方法。

笔记的材料可大可小,小到着眼一个字或词,大到引入史书进行论断。

找到所读文章关注的点,就是一篇好的读书笔记。

写笔记的用意,原是为了记述自己的心得,以备将来的考察与运用,并非预备给别人看。

且读书笔记是一种读书时的判断,应当用议论文的态度去写,必须有例证。

26.修辞一番话

就是调整,就是语言,修辞就是调整语言,使它传达出我们的意思

只求意义上没有毛病的修辞叫做消极修辞。

里用了感觉,增加感染力的,叫做积极修辞。

修辞种类繁多,不多赘述,但修辞所运用的方式与格都要以适合情境为条件。

个人作风不同,修辞运用也便不同。

没有深刻的生活,就没有深刻的作风。因而生活才是作品的源头修辞的源头。

从源头上着力,才不算是舍本逐末。

27.文章的组织

关于文章的组织,我国向来说法众多,还有西洋、佛教学者特殊的组织法。

但最有用也最实际的确实从生活经验来考究如何组织文章,这样总结出来的就不是公式,而是原则。

原则,是可以随时随地运用的。

组织文章只有三项:

秩序:把所有材料按合适的顺序排列。

联络:从头至尾顺当地连续下去。

统一:通篇有同样的见解、情调。

至于具体写法,以如下方法较为妥当:

先把怎样开始,如何贯穿做个大体的规定,之后再一步一步写下去。

内容靠组织完成,组织也是内容的一部分。

28.关于文学史

若是要接触历代的代表作,与其去求教文学史,不如求教较好的选本

读诗——《古诗源》-沈归愚

读词——《词选》-张惠言

读明清小品——《近代散文抄》-沈启无

文学的源流和演变,是不能离开作品空谈的。

依着文学史的线索去选择历代的名作,反而会颇有兴趣,理解上也会比较实际。

29.习作创作与应用

写作可以分为三类:

几分钟写好的便条——应用之作

一二小时写完的文章——习作

一年半载完成的小说等——创作

其中,以习作为根本,通过习作练习技巧和能力,方能运用在应用与创作之上。

创作就是忠于自己,贵精不贵多,时间和劳力是不能计较的。

创作分两边步:

第一步是发现,也就是寻找新鲜有意味的题材。

第二步是成熟,也就是到处留心寻找资料,充实内容。

但第二步的实现是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也就是熟练的习作

30.鉴赏座谈会


鉴赏的意义:

看文章写的什么、结构如何、感情如何。

鉴赏的态度:

抄写自己喜欢的,随时拿出来回顾,必有特殊的雅趣

鉴赏的本体:

鉴赏本就是主观意愿,唯有努力提高自己本身的修养,才能有更好的鉴赏能力

鉴赏的预备知识:

与作品相关的人、事、背景,虽不是鉴赏,却能在鉴赏方面极大地帮助我们。

鉴赏的关键:

想象力是鉴赏的重要条件,没有好的想象力,很难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准确情感。

鉴赏的反面:

若是能从坏的文章中找出毛病所在,也就是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

31.风格的研究

不同风格的来源大致如下:

取材的范围,很多作家往往不知不觉偏执于某一个范围,这是由于所生活的环境不同,所关注的点就不一样。

作者的品性,人的品性千差万别,有人温和,有人急躁,有人宽大,有人狭隘。

作者的语言习惯,语调的差异和词汇的不同,使得同一个意思,教两个不同的人说出来感受也未必相同。

写作的习惯,有人信手拈来,意尽而止,不再修改;有人下笔很慢,字斟句酌,一改再改。

鉴赏一篇文章,依着客观条件去推,就会看到它真正的风格。若是凭着主观臆测,则会变得迷离惝恍

32.最后一课


看书的能力,有了;写作的能力,通顺了。

但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整个生活的改进。

为语文而学语文,为数学而学数学,未免偏颇。

把行动与看书打成一片,忠于自己,用创作的态度对待每一篇文字。

文学者固不必人人去做,但文学者创作的态度却人人可用。

唯有如此,当真受用无穷。


写给自己的话

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前人的智慧,也明白了为什么这本书在当时会那么受欢迎。

且不管书中所提到的点在当时是否超前,书中关于读书、写作、教与学的观点竟然令现在的我颇受启发。我不得不感慨,若是在初中时,便读到这本书,对于文字的领悟和把控,应该不至于是现在的程度。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那么,就让我们现在开始种下这棵树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读书主义 更多精彩等着你!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
    米米粒粒阅读 34,506评论 9 209
  • “每个人都是月亮,总有一个阴暗面,从来不让人看见。”马克.吐温如是说。有的时候人们也许看到了月亮想要被隐藏...
    种麦子阅读 395评论 0 3
  • 继《欢乐颂1》播出后,我又恢复到对什么电视剧都没太大兴趣的状态。偶然间得知六六老师出了新书,又拍成了电视剧。《女不...
    顽颜瞳阅读 653评论 0 1
  • 书名:《干校六记》 作者:杨绛 出版社:三联书店 读杨绛的《干校六记》,我真切地感受到“下乡”岁月的真迹。杨绛...
    沉梦听雨901阅读 1,106评论 0 1
  • 文/子兔君 如果没有经历过日更,怎么证明你行走在写作之路? 尽管周期很短,尽管只有21天。 1.回望 21天前参加...
    子兔君阅读 262评论 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