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30

校长,改变请从自己开始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的一段话: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不能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现在在我临终之时,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此改变我的家人.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可能就能改善我的国家,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2年前,根据工作安排,领导将我推到了一所农村初中校长的位置。是时,先是欢欣雀跃,满心鼓舞。后则,诚惶诚恐,如履薄冰。暗下决心:决不辜负领导的期望与重托,决不让学校的师生家长的愿望落空,想尽办法,使尽气力,一腔豪情,满腹热血。只为一样:定要让师生面貌焕然一新,不是一流,争创一流。于是,定制度、立规矩;办活动、展风彩;谈家常、结人缘;分职责、定人事。凡是感觉有利于学校规范的都竭力推行,凡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都重点开展。不承想,却似乎事与愿违;制度立了,规矩有了,活动开了,风彩亮了,家常谈了,人缘有了,职责清了,人事分了。却似乎一切仍如外甥打灯笼—照旧。教师仍然我行我素,学生依然如故,而成绩却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为了定制度,做落实,老师说:我们学校一直是这样,你把自己当谁?是耶稣,教育局派你来拯救这所学校来了?听之惶然。为了明确行为习惯,从起始年级抓起,我把初三与初一初二同等看待,甚至更侧重于初一。老师说:初三是重中之重,是社会家长对学校的看法的来源,是领导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你不做重点,如何交待?我说,教学应该从入学开始,从开学第一天开始,重在习惯养成。当然不会马上见效,甚至我离开学校的一天,也见不到成效,但总是有改变的。老师嘟嘟囔囔的说:还真能办成怎么样?不知你图什么?闻之失然!

        孩子高三复读,压力大,心情烦燥,一次星期六在家时,想起很久未与她谈心了,便不免愧疚,准备与其促膝谈心,深入沟通一次,却不料,应了一句当下流行的说法: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孩子说:谈什么:到学校当你的校长去?心下愕然!

       花去了时间,投入了精力,谈不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也算勤勤垦垦,尽职尽责。却似乎没换来丝毫的理解,更谈不上做了多大的改善、呈现出了几许的美好。心中便忐忑起来。疑则问,问则思:校长是什么?农村义务教育的校长该怎么当?思必有所得,于是似有所获:

校长是什么?

         校长是官吗?有人说:“不是!”,理由是从古至今,“官”这个词,都指的是“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现代汉语词典》就是这样的解释。学校因为不是政府机关和军队,所以校长也自然就不是官。

校长是官吗?也有人说:“是!”,理由是他具备了“官”这个具体职业的基本特点:人事决策权、财务使用支配权……

        其实校长是不是官的本身并不重要,也不是问题。问题是作为校长角色的担当者的自我感觉、认识、定位要明确,那就是“莫把校长当官做!”

       怎么做校长?德育为先,以人为本,业务扎实,终身学习。这是义务教育校长的标准。识几个字,看几页书的人都会。可理论上的好校长个个会说,标准上的金科玉律人人会讲。真正理解并践行者能有几人?现在被认可的一个说法是:一个好校长,便是一所好学校。什么是好校长?看校长所在的学校,好学校让教师幸福,好学校令学生留恋,好学校令家长向往。问题是教育不是流水线,把电闸开关打开就有标准,有评价,能统一。教育是农活,讲究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栖,是“晨曦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勤力亲为,教育是细活,施行的是穿针引线,精雕细刻,是“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的关切扶持。电闪雷鸣,飞沙走石,大包大揽,轰轰烈烈那不是教育,那是变革,是革命。校长是办学校的,学校是办教育的,教育是什么?教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自然润泽,教育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淡定与坚持。如此思考,做校长便在心中逐渐明郞起来:

校长是思考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校长是一支标杆,校长更是一面旗帜,学校看似事务不多,内容不杂。实则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榜样。校长是一校之长,是师中之师。有人说:学生入学碰到的第一个人的今天的样子,有可能就是他(她)的明天的样子。学生生性敏感,接受力强,却是非难分,曲直不清。你想给他的,他不一定要,你没想给他的,倒可能照单全收。他的成长、学习是依照经验,更多的是依照感受。

       做为校长,我们让学校给学生什么样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学习成长当中有怎样的经验体会?我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在学生眼中又会得到怎样的扩充,无限制的放大?学校当中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可能会让学生情有独钟,爱恋不已。学校的一砖一瓦,一楼一室也会让学生无限遐思,浮想连篇。学校的一门一窗,一桌一椅甚至都会让学生铭记终生,牢刻在心!

我们该给学生怎样的生活环境?能给学生怎样的人文教育?又如何透过周边的环境将学校的思想传达给每位师生?细思惶恐,非思考者力不能及。而校长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思考者的身份自是责无旁贷。

校长是服务人

邓小平曾说:“领导就是服务。”服务,是现代管理的最高境界。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就是为学校、为教师、为学生的服务。他不是“官老爷”享清福,学校运转出了问题他要跑前忙后,查原因,定措施;教师工作或生活上遇到了难题他要伸出援助之手;学生犯了严重错误他要想方设法去挽救,等等。服务,使他能发现学校管理的疏漏,发现教师的个性特长,发现学生的需求,了解学校群体的心理,为教师完成任务提供和创造必要和有利的条件;服务,可以使他赢得师生的爱戴和信赖,可以将学校的一切力量拧成一根绳,形成一股合力,进而拉动学校向着理想的目标前进。

    管理要以人为本,对师生的管理要彰显人文关怀。如果校长站在对教师服务的角度去对待教师,就会发现:对教师的管理不是约束和规定,不是控制和干预,不是苛责和批评,不是下岗和扣工资……而是对教师关心体贴,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在工作中身先士卒,耕耘在教学第一线;在制度面前率先垂范,一视同仁;对青年教师循循诱导,促其成才……教师会觉得:他既是好领导,又是好同事,更是贴心人。

  如果校长站在对学生服务的角度去对待学生,就会发现:对学生的管理不是呵斥和惩罚,不是控制和干涉……而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关心和爱护,要平等对话,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学生会觉得:他既是好老师、好校长,又是好朋友,更是贴心人。

  校长是学习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记得一次讲座时,一位专家曾说过“现在的教师把过去学习的知识用现在的教材教眼前的面向未来的学生”。曾让我深有同感,未来会是怎样,未来将会如何?谁都不知道,谁也难以断定,即便对现在,我们也只是一知半解,最健康的脚步也走不遍大千世界,最锐利的眼神也看不尽大好河山,最博学的学者也有自己的短见。我们是纯粹的教师,进行的大多是对现时、现在的课本知识做传道,授业,解惑。知识的传授是一种传承,人文的培育更需要一种熏陶。传承较多,熏陶却难够!为人师者,便须做好知识的扩充,眼界的开拓,才智的添益!如何做?“读书,读书,再读书”。书是智慧的源泉,书是灵感的圣界。

         课本知识的单薄,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以及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校的活动引领,教师的言行示范,其外在作用自不必说;而书中的点滴细节、偶一片断、某一故事、一个人物在学生自发的读书活动中更是兴趣所在,乐学之所,似习与天成。

      做为校长,师中之师,更应做学习的榜样,读书的示范。且不说知识能力行不行?管理艺术够不够?单“开卷有益”的倡导便是一种榜样。更何况知识是力量,知识是品格的现身说法自是职责所在。更不必论“一日不读书,对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的校长自身形象的现实须要。

校长是践行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校长是一线教师出身,应该说校长无论在理论水平上还是专业知识上比一般的教师应更显突出、甚至高出一截。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但理论终究是理论,纸上谈兵的赵括,只能祸国秧民。我们身为校长,若也只论专业所长、理论高低,恐也只会伤害学校、贻误学生。

        一艘轮船,有明确的前进方向,有精密的仪器开动,但放在大海上,也只能漂泊、游荡。此时,校长不仅是引领者、指挥员,更是摇浆人,众人摇浆船开动。得有人去让船动起来,动起来才能指挥,才能引领,否则最好的航线也只是航海图,只能挂在墙上,绘在纸上,彼岸可望却不可即。坐在办公室,发发指令,批批公文;站在走道口,动动嘴皮子,挥挥手袖子,是官太爷的作风,是人浮于事的典型的形式主义,教师会听,学生会动?

        校长是一线的指挥员,哪里有问题?哪里有校长;哪里有闪光?哪里有校长。校长不仅要慧眼如炬,校长更要常在一线,了解实际,掌握情况,分析问题,研判对策。办公室的指令出不了办公室,办公室的信息是有意无意成倍加工了的信息。好校长必须是践行者,是语言的发起人,更是执行的先驱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事有本末,物有始终。你要理解一个世界,得一步步,再一步步地思考!了解世界是如此,万事万物皆如此。做校长,又何寻捷径?学习、摸索、思考、再实践!如此往复。只是此时,似又记起开篇的导语:改变得从自己开始,依此改变我的家人.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可能就能改善我的国家,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用心看,处处皆风景! ——与参加论坛的诸君共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踏...
    狼山阅读 2,806评论 0 2
  • 北京画室培训哪家好?怎么挑选北京画室? 每年到了给孩子找集训画室的时间,家长就开始苦恼,因为北京美术培训集训关于孩...
    tyllll阅读 48评论 0 0
  • 关于《风筝》一课提出问题的自我认识: 课堂上凭第一直觉给出的问题是在你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
    萌黄阅读 1,248评论 0 0
  • 昨天分享了我的故事,后来跟学生分享的时候又突然想到我儿子的故事。我想劝动他们读书的愿望真的太迫切了。所以忍不住又写...
    做一个真正读书人阅读 2,682评论 0 0
  • 2019.10.30 【叮叮|教育微语简报】 1.29日,教育部就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举行发布会。教育部要求,严格落实...
    小米饭呀阅读 1,37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