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内部岗位重新认定”该休矣!

              这样的“内部岗位重新认定”该休矣!

    从2016年开始,甘肃省人社部门开始实施单位内部岗位(职称)重新认定,也就是每过三年,就要对事业单位人员的职称进行重新认定。2016年11月进行了 一次,2019年11月又进行新一轮岗位设置和岗位等级认定聘用工作。这种每三年一轮的“岗位设置和岗位等级认定聘用工作”主要内容是三项:岗位等级设置审批;岗位等级认定聘任;聘用合同签订。根据基层学校的实际这项“新一轮岗位设置和岗位等级认定聘用工作”已成彻头彻尾的苛政和恶政,应予立即叫停。

一·任性越权,不顾实际肆意妄为。

本来是针对单位内部岗位(职称)的审定,却任性越权,不顾实际肆意妄为,演变成了每三年一轮,就对事业单位人员的职称进行重新认定。在“进行新一轮岗位设置和岗位等级认定聘用工作”幌子下,对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职称重新评审。这是严重的越权行为。

在对“事业单位人员的职称进行重新认定”中又制定不切实际的标准,层层加码,使得“单位内部岗位(职称)重新认定”演变成了不符合教育教学实际,不符合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干扰破坏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伤广大教师根本利益,损害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的苛政和恶政。

二·标准奇高,不符合客观实际。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文件,事业单位新一轮岗位设置和岗位等级认定聘用工作按照《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省委办发〔2008〕66号)、甘肃省人事厅印发的《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管理试行办法》(甘人发〔2008〕28号)等文件精神实施。由甘肃省人事厅、甘肃省教育厅印发的《甘肃省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内部等级岗位任职条件(试行)》文件中规定高级教师的任职条件如下:

(一)中学高级教师一、二、三级岗位

任现等级岗位以来,基本条件符合统一规定和要求。

中学高级教师一级岗位:至少要符合下列第1条业绩l项,或第2条业绩2项。

中学高级教师二级岗位:至少要符合下列第2条业绩1项。

中学高级教师三级岗位: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的有关规定,取得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具备竞聘中学高级教师三级岗位任职条件资格。

1.重大业绩。

(1) 作为定额内人员,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或教育科研一二等奖。

——作为定额内人员,“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或教育科研一二等奖”,已经是难上加难,一般的中小学教师能够获得此成果的无异于凤毛麟角。尤其是这个“作为定额内人员”非常不简单。一般的中小学教师能够是“作为定额内人员”?何况这“作为定额内人员”的“定额”是谁定额?“定”的哪些人的“额”,谁也不知道。这样的规定究竟是做的怎样的预备,有头脑的人不难揣想个八九不离十。

这样的诱人的“重大业绩”基层一线教师根本不可能。

(2)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省科技功臣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公示名单的专家、学者。

——“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全国能有几位?到中小学的能有几位?反过来说,中小学教师能活动“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这样的称号?尤其在甘肃省自然和人文都如此荒蛮、残酷的环境中,在“中小学”条件如此严酷的环境之中能够产生?根本不可能!“中小学教师”即便有那么一点小研究,“省科技功臣奖”的大帽子能够落到他们的头上?无异于痴人说梦,无异于天方夜谭,无异于白日见鬼!在中小学教师当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公示名单的专家、学者”?人家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还会在“中小学”当可怜的“人民教师”?这些政策的制定者到底怎么了?脑子坏掉了 吗?

所以看似妙不可言的“重大业绩”第2项对于基层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根本不可能。

2.突出业绩

(1)作为前3名获奖人,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或教育科研三四等奖;或作为定额内人员,获甘肃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一二等奖,或2次三等奖。

——“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或教育科研奖”在基层中小学谁见过?即使“政策”的制定者似乎善心大发,降低了条件,这次成了“三四等奖”,奈何这样的奖励基层多少年也不见一个,不管是“一二等奖”,还是“三四等奖”。“获甘肃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一二等奖,或2次三等奖”,这个似乎有了希望。问题是得每三年得获得1次一、二等奖,或2次三等奖。“甘肃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优秀成果奖”是每个高级教师都能够获得的?其获奖比例有多大?究其实,能够获得这样奖项的一个基层学校也就那么寥寥数人,而且多不是“近三年内”。所以,这个标准基层一线教师基本不可能达到。

(2)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鉴定验收的专项课题、教改实验项目1项;任课教师能针对本地区本校教学实际改革教学方法,承担并完成省级教研课题2项,并经市州教育行政部门专家鉴定认可有一定推广价值。(省级及兰州市城区专职教研人员增加一倍要求。)

——“完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鉴定验收的专项课题、教改实验项目1项”似乎不错,能够达到。问题是人家要求的是“专项”“课题、教改实验项目”,基层一般学校老师们所申报的“课题、教改实验项目”都是“一般”的课题、教改实验项目。何况中小学教师,哪能够捞到“专项”的“课题、教改实验项目”呢?“任课教师能针对本地区本校教学实际改革教学方法,承担并完成省级教研课题2项”,“近三年内” “承担并完成省级教研课题”,而且“2项”,制定“政策”的老爷,你来试试?每“三年”做一个课题尚且都完不成,“省级”的,而且是“2项”,而且是“近三年内”的!而且这2项课题还必须“并经市州教育行政部门专家鉴定认可有一定推广价值”!(而且,省级及兰州市城区专职教研人员增加一倍要求!)天哪!这是在要求人呢,还是神呢?而且是要求中小学教师!这样严苛的要求即使要求大学教师也是过分的,可是在要求一般的基层的一线的中小学的教师!这样的苛刻,确实是不折不扣的苛政!

(3)参加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正式出版的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编写工作,本人完成的字数累计在1万字以上;或参加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正式出版的地方课程教学用书编写工作,本人作为主编或编审(均为排名第一)完成地方课程教学用书l部以上(不舍各种练习册、各种试题);或作为参编者,本人完成的字数累计在3万字以上(省级及兰州市城区专职教研人员、教育刊物编审人员增加一倍要求)。

——“参加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正式出版的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编写工作”,对于基层真正教书育人的中小学教师来说,这样的人即便有,诺大的甘肃省能有几人?而且“本人完成的字数累计在1万字以上”,“ 或作为参编者,本人完成的字数累计在3万字以上”!尤其要命的是“近三年内”!参加教学用书的编写必须是连续的!以前参加编写,现在没有参加,肯定又是不算!

“参加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正式出版的地方课程教学用书编写工作”,本身就少而又少。而且,必须“本人作为主编或编审(均为排名第一)”,这又能剩下几个?而且是“完成地方课程教学用书l部以上”,这地方课程必须是“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正式出版的”!要命的是必须恰恰是“近三年内”参加编写而且出版而且“本人作为主编或编审(均为排名第一)”的,其他的都不行!这样的要求,是对 “基层”的、“一线”的、实实在在在教书育人的、中小学的普通教师的要求吗?

能够做出这样标准的人,应该会有相当高的水平。但是,有没有调查研究过呢?有没有做过试点?有没有反躬自省:自己能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还以为自己是政策制定者,自己要求你们这些“中小学”的“老师”们,我怎么要求,你们就应该怎样达到,没有达到就是你们水平低,能力弱。这样的条款跟霸王条款有什么区别呢?党的三大法宝其中一条不是调查研究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谁给的权力让这些“政策”的制定者如此理直气壮地肆意妄为、任性越权的呢?

(4)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正式出版了有重要科学价值的专著(译著)1部;或作为合作者,本人撰写的字数不少于4万字(省级及兰州市城区专职教研人员、教育刊物编审人员增加一倍要求)。

——“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正式出版了有重要科学价值的专著(译著)1部”,注意这里针对的是普普通通的“中小学”教师!即便有一些老师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成果,而且恰恰写作水平也还不错,能够完成专著,在现在的出版环境下,如何出版?只能是花钱赚吆喝。尤其是这出版的专著必须是“近三年内”的。为了保住自己的职级,每三年就出版一本专著?什么叫“拍脑袋作决策”,什么叫主观主义、主观臆断?这就是!

这一项基层一线教师基本不可能。即使恰好这三年有专著,那下一个三年呢?再下一个三年呢?这样的规定不仅损伤的是部分教师,所有的老师必须都得饱受这个恶政和苛政的蹂躏,而且不退不休、不死不休!

这就是制定“政策”的老爷们要的所谓的“公正”“公平”、“良好的用人环境”?

而且,这些“专著”真真正正对实际的教书育人能够发挥多大的真实作用呢?教书育人不还得从一节节的课、一次次的作业、一次次的辅导这些具体而又琐屑的教学实践做起吗?这些“专著”如何能真正衡量一个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情况呢?我们敬爱的制定“政策”的老爷们所制定的“重大业绩”下的2项和“突出业绩”下的11项,真真正正与教师的教学有关联的到底有几条?别的到底站得住站不住脚?即使跟教学有关,这点标准符合不符合教师教书育人的具体实际?符合不符合学校日常运行的具体实际?符合不符合教育主管部门日常管理的具体实际?这些,领导们考虑过没有?就只是照搬“文件”,执行“文件”,一味地“管、卡、压”,一味地坚持所谓的真理。把非常荒谬的东西当作是宝贝,抓住不放,还自以为“党性”很强,自以为能够坚持原则。这是狭隘无知,这是故步自封,这是墨守成规!与与时俱进的伟大精神格格不入!

(5)作为第一作者或执笔人、通讯作者(以期刊中署名为准),在国家级权威学术刊物上全文发表本专业论文l篇;或在省级学术期刊上全文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篇(省市属单位不累加计算。省级及兰州市城区专职教研人员、教育刊物编审人员增加一倍要求)。

——国家级一篇,省级二篇,每三年,基层一线教师基本不可能。在说,你是要教书育人的教师呢,还是要的是专家学者呢?这样的要求,又放在当今的学术氛围之下,真的是无语。这样的要求对教师教书育人有多大作用?

(6)本人或本人培养辅导l年以上的学生(以学校备案及教师指导计划为据),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全国本专业竞赛、考评中获一二等奖或相应名次;或获全国三等奖、全省一二等奖2次。

——此项中辅导学生获奖,数理化学科还组织一些学科竞赛活动,其它学科基本就无学科竞赛活动,谈何获奖?何况,一个学校中奥赛等活动辅导只是个别教师担任,其他教师根本与此无缘。

(7)教学目标明确,课程资源优质,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在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的质量评价活动中,本人所带课程2次获市州质量评价前3名。

——多少年了,为了教育均衡发展,市州就不组织统一的质量评价活动,如何2次获前三名?何况,即使组织,市州的质量评估也是以学校为单位的评估,不会评估到每班每科每师。这不是苛政是什么?

(8)获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优秀教学观摩课、教学新秀(能手)等教学活动奖励;或2次获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上述教学活动奖励。

——学校都有老带小、老让小的历史传承。年龄大的已经评了高级职称的,单位领导为了照顾年轻人及未能评上职称的同志,教学比赛等总是先照顾那些年轻同志和未评上职称的同志去参加。已经评上职称的同志也在顾全大局。一般的优质课、优秀教学观摩课、教学新秀(能手)等教学活动名额都极少,没有名额限制的教学活动,即使活动时间长,难度大,效果好,获奖结果也不被认可(比如(一师一优课活动)。这不是苛政是什么?

“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优秀教学观摩课、教学新秀(能手)等教学活动”之中“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强调的是教学活动组织者的资质,这是应该的,总不能谁组织一个活动都行吧。“优质课、优秀教学观摩课、教学新秀(能手)等教学活动”中的“等”字分明是罗列未尽的包含之意。但是,“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一师一优课”、“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诸如论文比赛、教学观摩活动又不算。这是不是在层层加码?

(9)担任班主任工作3年以上,目前仍担任班主任工作,并且本人或本人所带班级获市州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文明班集体以及其他德育方面表彰;或2次获县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上述奖项。(省市属单位不累加计算)

——按照基层学校的传统,教师到五十岁以后,一般就不安排班主任工作了。“市州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优秀班主任”名额少得可怜,几乎就是凤毛麟角。按实际情况,现在基层的中小学教师,即使工作特别出色,评副高也在五十岁左右了。让他们一轮又一轮地在“近三年内”,获得“市州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优秀班主任”,而且县级2次,可能吗?不然,就只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心甘情愿地一次次被降级”了。这不是苛政是什么?

(10)获省委、省政府、国家部委授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先进称号(含德育方面先进称号,下同);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获市州党委政府、省直厅局授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先进称号(含以正式文件下发的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2次或其中2个。(省市属单位不累加计算)

——“省委、省政府、国家部委授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先进称号”基层就少而又少,即使过几年有那么一个半个名额,也是校长的专利,哪有教师的份,何况那么多嗷待哺的老师呢。“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也是少而又少,却又只认“近三年”的,那就几乎没有。“市州党委政府、省直厅局授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先进称号”,一个200名教师的学校一年也就一个两个,还要先尽着那些早该评职称的同志和年轻同志,这些已经评上的“近三年”内哪有份?这不是苛政是什么?

“获市州党委政府、省直厅局授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先进称号(含以正式文件下发的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2次或其中2个”,三年之间,上级给下面划拨的“市州党委政府、省直厅局”的名额有多少?一个普通的中学或者小学又能够得到几个这样的名额(我们200教职工的学校每年没有或者1个)?这不是苛政是什么?

(11)担任省级本专业学会常务理事、正副秘书长、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或担任全国本专业学会理事;或受聘为省级学术刊物编委;或担任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正式组建的各类评审组织(不含学会、协会)的成员2届。(省市属单位不累加计算)

——制定政策的老爷们算没算过账?“省级本专业学会常务理事、正副秘书长、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有几个?“全国本专业学会理事”有几位?能够“受聘为省级学术刊物编委”的基层中小学教师到底有没有?即便有,能有几人?普通的中小学教师“担任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正式组建的各类评审组织”到底现实不现实,即便,有,全省能有几个人?这不是苛政是什么?

“重大业绩”对于普通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根本就不可能。

“突出业绩”取得任何一项都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即使是取得了一条半条的,三年以后就不算了。以后等待的依然是当头的一刀又一刀!问题是这些老师究竟是犯了什么罪过了要给人家降级?人家已经是在尽心尽力在工作,人家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专业技术工作!究其实,就是没有“创造”上制定政策老爷所规定的那几个条件!这就犯了天大的过错,导致了降级。这跟公务员的自动晋升制度咋是天壤之别呢?

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居然奉若神明,从2008年一直执行到了现在!请注意:这是中小学高级教师的任职标准!

综合下来,全省的高级职称有多少人能达到所要求的一条、两条?而全省的高级教师有多少人?能达到老爷们规定标准的有多少?达到的又是些什么人?是真正在一线,在课堂,在认认真真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的教育者吗?又有多少競競业业履职尽责教书育人的老师连老爷们规定标准的一项都达不到。达不到,就要从五档六档下到七档,这是什么道理?几年认认真真呕心沥血教书育人,不说晋级了,还只因为领导没赏一次省市先进,没做出一个虚假的课题,没舍得花费几千元钱版面费发表一篇二篇所谓的论文而降级减薪?这是什么政策!

高级教师五、六、七档是2:4:4的比例,“近三年内”达到2项要求的续聘五档,一项的续聘六档,这不是重新评审职称吗?而且三年一轮,无止无休。一个老师即使这一较侥幸达标,三年后一轮大概率重蹈覆辙。这能让老师们安心务教育、专心抓教学吗?

其实,高级教师五、六、七档是2:4:4的比例,是限制各层次任职数比例的,人社部门只需审定各层次的人数,不要超过比例就可以了。每三年一轮的反复重新认定,既是任性越权、越俎代庖,也是对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自主办学权的侵害。省人社厅的文件中不是说“谁用人,谁”吗,怎么又亲自操刀,任性越权以致公道无存,公义尽失呢?

每个高级教师都是按照这个标准通过评审获得高级教师职称的。这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这些条件,达到了相应的标准。但是,你要求这些人每三年再具备这些条件 ,达到这些标准,这是强人所难。条件太严,太苛,不符合基层学校的工作实际,且多与具体教学工作脱节,或不直接对应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而制定的标准甚至超过评审职称时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必须是近三年创造的。近三年以前的全部不予认可。但是,每三年一轮的“新一轮岗位设置和岗位等级认定聘用工作”也是套用这个标准进行。这是明显的适用规范错误。三年内创造这些条件几乎不可能。而且,学校都有老带小、老让小的历史传承。年龄大的已经评了高级职称的,单位领导为了照顾年轻人及未能评上职称的同志,荣誉、机会总先照顾那些同志。已经评上职称的同志也得顾全大局。于是评上职称多年的同志几乎都是没有什么荣誉和称号。倒不是主管部门主观认为的那样,认为这些同志一旦评上职称就革命意志消退,就开始混日子,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没有那几个课题、论文之类的条件,就能认定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同志在混日子?这是多么皇堂的逻辑!符合那几个条件,就在好好干?不符合那几个条件就没在认真履职?那几个条件就能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履职情况?其实,谁都知道,那几个条件多与教育教学无关。可主管部门的一些人就是要拿这些不切实际不合人情的条条框框来套鲜活、丰富、实实在在的业务活动,这太陈腐了,也太僵死了,更是在想当然了,太主观官僚了!

严重的是,这个荒谬的“岗位重新认定”“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还在层层加码:“突出业绩”中的第10项中“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中,明显在规定,只要是“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就能够占1项,但是又被人加上了“近三年”!在有些人眼里,这“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就是年年岁岁都可以评定的。而且,“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一生只能获评一次,以后年年通过甘肃省教育厅组织的履职审查就可以继续连任的,这些情况,不论是政策的制定者还是执行者都根本不愿意听那么一句半句辩解的,人家说不算就不算,根本不管不顾。

“获市州党委政府、省直厅局授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先进称号(含以正式文件下发的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2次或其中2个” “市州党委政府、省直厅局授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先进称号”每年最多1个,“含以正式文件下发的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还必须是“最近三年”的,过了三年就不算了!这不是苛政是什么?彻头彻尾的苛政!

三·执行严苛,不符合单位实际。

人社局要求所有的证明材料必须得是“三年内”取得的。省人社厅文件没有“近三年内”的字样,下面执行者加上了“近三年内”。也就是说每三年专业技术人员得“创造”这些条件,否则不能通过认定,就得低聘。而实际上专业技术人员在四十五岁以后,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每三年具备这些条件几乎是不可能的。

本来副高讪第二条第五款陈述是“”,也就是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就算一条,但是下面执行时就加上了“三年内”,也就是近三年内评的“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就算”就算,近三年以前评的就不是“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了。文件条款上本来没有年限限制,执行者添加了年限限制,这就人为地加大了苛求的强度。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效能是没有时限的,证书上也没有哪一年的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说法。人社部门的制政和行政就是这么的任性。像这样的事实还有很多。本来就是苛政,被下面的实施者一遍遍添加自己的理解和附加规定,苛政变成了恶政。在执行过程中,还有一种情况:说一种条件“不能重复使用”也是任性忘为。凭什么呢?上级的政策中就没有这样的规定!

大概是为了防范弄虚作假,人社系统的政策执行者要求各种荣誉证书、各种获奖证书必须附加相关文件加以佐证。为了找到文件,大家东奔西走、求情下话、求爷爷告奶奶,近年的还行,稍远的就无法找到。结果弄得大动干戈、鸡飞狗跳的。

四·任性用权,不顾及国策天理。

为了加快发展,国家制定了人才战略以保护人才、爱惜人才,以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也有爱护人才,提高教师的待遇的论述。但“三年内”创造那些条件纯粹是拍脑门想当然。其实,不论是国家的人才战略,还是省域市域县域的人才政策,都旨在营造人才良好的施展环境,有利于人才的成才和成功。以政策的形式让专业技术人才人人自危、怨气重重,有才能难以施展,做了工作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却得不到认可,反而受到了伤害,这难道就是制定所谓政策的老爷们的初衷?这苛政看起来破害的是已在体制内的教师们,实则也告诉体制外的年轻人:这里难啊,别来!有这么实施国家人才战略的吗?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教师待遇。甘肃省人社部门就是这样落实习总治国理政思想的吗?公务员系列定期自动晋级是善政仁政,很有启发性。甘肃省人社部门的领导们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没有启迪和触动吗?是不是政策制定得越苛刻,执行得越严厉严酷就越有党性?就显得治国理政水平越高呢?是不是越层层加码,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就越体现以人为本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呢?

五·意愿相悖,不符合制定者初衷。

据说,三年一轮的岗位认定是为了所谓“死水搅活”。首先,“死水”之说根本不成立。凭什么把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说成“死水”?这是罔顾事实说瞎话。其实,这三年一轮的鸡飞狗跳根本就不是搅活而是搅混,与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的初衷背道而驰。

六·任性越权,曲解了上级的精神。

本来只是单位内部的岗位审定续聘工作,也就是确定各个职级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让某些人弄成了套在教师们头上的紧箍咒,弄得老师们灰心丧气,弄得教育行业人人自危、乌烟瘴气。在这种苛政、恶政之下,教书育人不重要了,只要弄够一两个条件,就能晋级增资,弄不上这几个条件,你干死了也只能降级减薪。这是什么道理?

联系几个文件来看,这个所谓的“事业单位新一轮岗位设置和岗位等级认定聘用工作”其实就是单位内部的岗位审定续聘,其主要内容有三项:岗位等级设置审批;岗位等级认定聘任;聘用合同签订。岗位等级设置审批是核查单位岗位各等级设置是否符合文件规定的比例;岗位等级认定聘任是单位核查本单位各个层级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否能够称职,是否能够履行所任职专业职务的工作要求;聘用合同签订是能够履行职务的就可以继续签订聘任合同。显而易见,人社局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任性越权。

似乎只有苛责于下,才能显示自己的工作认真、责任心强;似乎只有苛责于下,才能显示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似乎只有苛责于下,才能显示自己的担当和作为;似乎只有苛责于下,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和权威。如此的“担当”、如此的“作为”恰恰与“初衷”和“使命”背道而驰——严重地挠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损伤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

七·效果奇差,不符合十九大精神。

这三年一轮的岗位认定根本没有达成“政策”制定者的初衷(有点把人想得太好了,不定憋着什么坏呢),反而是挠乱了正常教学秩序。一段时间,一些老师灰心丧气,唉声叹气,心情郁闷。而这些人都是学校的火车头,是学校的专业精英,精神引领者。自己的热情,自己的付出,不仅没相应的认可和报偿,反而受到降级减薪!情何以堪,理何以伸?一个个怨气重重,有怨无处诉,呼天不应叫地不灵。其他老师见了,噤若寒蝉。競競业业工作,如此下场,不禁心有戚戚焉。而且,这些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不禁产生“前途在哪里”的哀叹。

同时,破坏了师德建设成果,助长了学术造假的势头。为了保住自己的成果,老师们作课题、发论文,没有一刻消停。但是那其中有多少的学术成份呢?倒是助长了学术造假的气焰。

损害了教师的教学热情。真正把心扑在学生身上的人手里空空,什么也没有。那些多年的学科精英、专业尖子,因为成绩好,早早评上职称,昔日的成绩成了咋日黄花,现在照顾了后来者也手中空空,没有老爷们规定的条款。即使还引领同志奋战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指导中青年教师,组织教研教改,忙里忙外,成绩依然还突出,却由于没有相应的“条件”而将面临降级减薪?以后的队伍怎么带?

甘肃省的自然条件恶劣是令人遗憾的,酒泉市的自然条件尤其恶劣。如果人为制造恶劣的社会生态就有些令人费解了。扪心自问我们甘肃省除了憇厚的民风和还有些温度的工作生态外,我们还有些什么?当整个社会享受着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的和煦春风时,甘肃(酒泉)的专业技术人员正忍受着苛政恶政带来的漫长严冬,而且前途坎坷漫长,没有一点希望。

八.衷心期盼,还教育以公道,给教师以希望。

在这个世界当个教师是需要有付出巨大牺牲的。恁是如此,我的同事们还是凭着为人父母的良知做好本职。国家也为专业技术人员出台了许多好政策以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献身事业。逐渐地在行业内也形成了以钻研专业、以人勤业精为自豪的好风气。作为主管部门的人社部门应该贯彻十八大、十九大精神,顺天应时顺势而为,发扬这一大好局面,却罔顾天理国策,出台苛责专业技术人员,搅挠专业技术人员干事创业,损害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助长弄虚作假歪风邪气的苛政、恶政来,任性为政导致民怨沸腾、天怒人怨。

十八大以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变 “管卡压”为“放管服” 。而甘肃省人社部门反其道而行之,逆天而行,变“放管服” 为“管卡压”,任然抱残守缺、故步自封、故伎重演,坚持自己错误的一套不放,而且愈演愈烈。真是“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从“三个代表”主题教育开始,一直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习热潮一个接着一个,其核心无非就是让同志们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好地治国理政,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但是,现在有些人还是一意孤行,而且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自以为在坚持原则(自以为是的所谓原则,其实是大错特错的所谓原则),这是思想僵化、冥顽不灵的表现。

当务之急,是赶快停止每三年一轮的“岗位重新认定”这一苛政、恶政,并且追究某些人任性用权、任性越权的责任!同时,变苛政为简政,变恶政为善政。

变苛政为简政。

“单位内部岗位审核”是不可或缺的,但不是以高高在上、主宰世界、君临天下的姿态任性妄为。当务之急,叫停“事业单位新一轮岗位设置和岗位等级认定聘用工作”加以整改,修订标准(或重新制定标准)和流程,然后实施。或者干脆终止,以专业人员的履职考评代替这天怒人怨的苛政。同时打开正常晋升的通道:专业技术人员只要认真履职,完成业务,达到一定年限,就可以获得晋级。

变恶政为善政。

以“履职审查”代替三年一轮的岗位重新认定。各层级的比例规定较好,应予坚持,但应下放至学校办学自主权,真正落实“谁用人、谁聘任、公开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

畅通正常晋升通道。参考公务员系列的正常晋升制度,制定相应的制度,在专业技术系列加以实行。

附:人民网消息

“放管服”变“管卡压” 甘肃人社厅任性用权被问责

2019-11-18 08:15 中国青年报作者:马富春

因“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过程中层层设限,导致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引进困难重重”,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近日被甘肃省委、省政府发文通报批评。

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高层次人才引进难,是制约甘肃发展的瓶颈。对此,甘肃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人社厅于今年2月28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22号文件”),将引进高层次人才由过去的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给用人主体放权。

可1个月后,甘肃省人社厅就出台文件为人才引进设卡,将“22号文件”要求的事后备案变相改为多重前置审批,使甘肃高层次人才引进陷入困境。

“放管服”变“管卡压”,半年没引进一名高层次人才

3月25日,在未征求甘肃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建议、也未提交省委人才工作领导会议审议的情况下,甘肃省人社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127号文件”),设计了一套非常繁杂的人才引进程序。

“127号文件”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报备材料必须由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盖章后上报,否则不予受理。虽然省委编办、省教育厅严格落实“22号文件”要求,对高校引进人才已不再审批,但“127号文件”设计的盖章程序又把两个部门一起“拉下水”。

据有关部门调查,如果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有一个环节未经省人社厅审核通过,则需要用人单位重新上报材料,重新到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盖章,耗时更长。据统计,用人单位到省人社厅完成整个“备案”过程,至少需要省委编办两次盖章、省教育厅7次盖章。

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通报,甘肃省人社厅“127号文件”对备案材料的格式、内容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是边安排边调整,随意性大,每次备案能否通过,全凭省人社厅事业处工作人员主观判断。且“127号文件”设计的一些表格内容冗杂、名目繁多,与引进人才没有直接关系,纯属形式主义。

调查发现,一高校发布《招聘公告》时报备了5次,发布《补充公告》时报备了两次;另一高校《考核工作方案》报备了5次;还有的高校审批结果报备了3次,用时长达26天。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全面推进,全国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竞争十分激烈,西部欠发达地区招聘高层次人才本来就处于劣势,再加上行政干预过多、程序繁杂,人才引进工作形势严峻。”兰州一高校人事处处长表示。

另据调查,今年1月23日,省人社厅发布了第一批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6月27日才完成第一个引进博士的备案,历时5个月,完成备案后还要进行入编、定岗和工资批复等后续程序,历时会更长。截至7月23日调查时,全省还没有1名高层次人才真正引进落地。

甘肃省人社厅之前出台人才工作相关文件,都按照正常流程,提交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议,唯独“127号文件”没有提请审议,采取了选择性回避。甘肃省委、省政府在通报中指出,这“其实就是不想放权,搞自己说了算”。

任性用权遭严肃问责

对甘肃省人社厅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出现的“开倒车”现象,甘肃省委书记林铎批示:“对这种严重违背规定,在‘放管服’深入推进中仍设置障碍,体现部门‘权力’的问题严肃处理”。甘肃省长唐仁健批示:“性质恶劣,严肃处理”。

甘肃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深入调查核实后发现,省人社厅存在违规出台人才政策文件,以备案之名行审批之实,任性用权导致用人单位苦不堪言等突出问题。

依据有关规定,甘肃省委常委会日前召开会议决定,对甘肃省人社厅党组和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并同意省纪委监委相关纪律处分意见。

甘肃省委常委会决定,对省人社厅党组在全省进行通报批评,责成省人社厅党组向省委、省人社厅向省政府作出书面检查。要求省人社厅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从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深挖根源,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回头看”,总结这一典型问题的深刻教训,举一反三,全面反思,在全厅开展思想、作风大整治,并建立长效机制。

甘肃省委常委会决定给予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诫勉处理,责令其认真抓好问题整改,并带头反思,汲取教训;给予对问题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分管副厅长党内警告处分,并免去其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职务,改任二级巡视员;给予涉及此项工作的人社厅事业处处长、副处长及工作人员免职、降职和调离处理。

甘肃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出的《通报》中指出,省人社厅任性用权,把“放管服”变为“管卡压”,对基层的强烈反映不理不睬、我行我素,存在政治站位不高,大局意识不强,权力观错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重等问题,值得深刻反思。

《通报》还强调,要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小切口、大突破的思路,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人才发展政策支撑体系,构筑招才引智的“强力磁场”,打通人才引进中的“堵点”,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658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82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213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9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8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23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25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0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5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48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23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4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9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