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张爱玲《我的天才梦》一文艳惊四座,从此开启了她绚烂的文学生涯。
到底天才是怎样炼成的?我带着这样的疑问读了《繁华落尽,冷眼尘埃:张爱玲传》,在她的生平中寻找线索。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天才也不是一种因素造就的,先从她的家庭说起吧。
母亲:爱到心里,恨到骨子里的女人
母亲在张爱玲的成长中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影响她至深的一个人。张爱玲和母亲的关系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1、亲密期
张爱玲童年关于母亲的记忆是温暖的。
书上有一段是这么写的:每天清晨,当半缕阳光从窗户中斜斜地透进时,何干(专门带张爱玲的保姆)就会将她抱起来,送到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嗅着母亲甜甜的乳香,她该是何等幸福。伸出小手摸一摸母亲的脸频和乳房,感受着母亲平和的呼气,调皮地掀起母亲惺忪的睡眼,在母亲假装愠怒时倏地钻进温暖的被窝,紧紧地贴着母亲的柔软身体,与母亲嬉笑打闹一番。
每读到这里,感觉内心最柔软的那一部分,又被轻轻地撩起。这段时间的亲子时光是甜蜜的、开心的,是张爱玲人生路上极少的一段幸福岁月。张爱玲能成为天才,与母亲的启蒙教育和最初的陪伴成长密不可分。小小的张爱玲已经表现出过人的才华,三岁能背诗,八岁能写小说。
而且,母亲应该是她儿时的第一个“偶像”。
儿时的张爱玲对母亲甚为崇拜。镜子前,张爱玲静静地立着,扬起小脸儿,看着母亲对镜照花黄,在绿短袄上别上翡翠胸针。心里泛起小小的涟漪,羡慕万分,于是便盘算着以后也要向母亲一样打扮自己——“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
2、依恋期
张爱玲四岁时,母亲随姑姑游学国外,八岁时母亲又回来了。母亲的归来让张爱玲和弟弟又感到了久违的快乐。但这段快乐的时光持续时间不长,随着父母的分开,快乐的生活戛然而止。
父亲母亲离婚了,但协议中特别指出,张爱玲之后的教育要进什么学校,都需先征求母亲的同意。虽然母亲从父亲的家中搬走了,却也保留了对张爱玲教育问题的强势影响。母亲不顾父亲的反对,坚持让张爱玲进入一所美国教会办的小学读书。
正是因为母亲的干预,张爱玲的学习涉猎极广,世人都知她文字功底了得,殊不知她对绘画、设计、音乐等等均有自己的研究,她为自己的文字亲自插图,自己设计服装。学生时代的博学积累也奠定了张爱玲对文字的驾驭基础。这段时间的张爱玲虽然不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内心确实对母亲极为依赖的。
3、疏离期
父亲娶了新夫人,继母的虐待与苛责给年幼的张爱玲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在一次被父亲毒打以后,张爱玲出逃到母亲那里。这次母女的再次团聚,就是母女两人相爱相杀的开始。
最彻骨的伤害,是以爱之名,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或者在混合着凌厉的攻势向你袭来。这种混着痛苦的煎熬会让你分不清,什么是爱,什么是伤害。
张爱玲的母亲想把女儿改造成标准的淑女。但潇洒豪迈的童年早已在她的生活里根深蒂固,她仍旧无拘无束。于是母亲失望了。这时候的张爱玲也正值青春期,骨子里的叛逆让她和母亲的隔阂日渐加深,她急切的想逃离母亲。
天资聪颖的张爱玲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她终于以求学的名义脱离了父亲母亲的控制。但经济上的窘迫不得不让她继续向母亲伸手,每一次的开口都让张爱玲十分难堪。
4、长恨期
港大的张爱玲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这让她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中。一年多以后,母亲来校看望。正值张爱玲获得了教授以个人名义颁给她的800元奖学金,但母亲不主张拿别人的钱,要她还给教授。经过一番解释,母亲留下了这800元。两天后,张爱玲无意中得知母亲居然把那800元赌输掉了。这一事件是母女俩关系彻底破裂的导火索。
此后,张爱玲一心赚钱还给母亲。后来终于有机会还给母亲两根金条,母亲没要。母女关系一旦用金钱来衡量和划清界限,真的是无可挽回了。
对母亲的恨持续了张爱玲的后半生,张爱玲在美国的时候接到母亲病重的信,母亲想要见最后一面,张爱玲也没有前去相见,母亲在英国病逝。书中这样解释:她曾经是那么崇拜他,艳羡她,以母亲为自己的榜样,如今她的离去让她的大厦倾了,失了慰藉,她内心的苦楚和痛又无处述说,这成了一辈子的痛,所以她恨了母亲一辈子,至死也不愿去看她。
父亲:一直缺席的父爱
张爱玲极少提到父亲,她年幼时父亲吸大烟、找小妾,她的印象中父亲是刻板的前清遗少,与新潮、崇尚自由的母亲是格格不入的。
尤其是父母离婚后父亲待自己和弟弟不好,甚至有一次差点打死自己,更是让她对父亲彻底失望。
后来为了求学,张爱玲不得不求助于父亲经济上的支援,还好这次父亲没有拒绝,那次为了要钱暂时回家的妥协成了父女今生最后的诀别。
张爱玲在心里也是怨恨父亲的。在与母亲的离开比较张爱玲还是轻易的原谅他,因为她从未对他也抱有太多的期待。
父爱的缺失让张爱玲极端敏感,极度没有安全感,她先后爱上胡兰成、赖雅这两个比自己大许多的男人。父亲的渎职造就了张爱玲悲苦的感情经历。
我没赶上看见他们,所以跟他们的关系仅只是属于彼此,一种沉默的无条件地支持,看似无用、无效,却是我最需要的。他们只静静地流淌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我爱他们。
受父母影响,张爱玲饱读诗书,英语优异,即使在异国他乡也能熟练用英文写作。家庭成就了天才张爱玲,但对她精神世界的影响却是创伤性的。家带给张爱玲短暂的温暖,更多的是无尽的落寞和凉薄。家庭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她的作品中几乎也没有幸福的家庭,人物也大都是刻薄自私的 。
张爱玲内心一直在渴望爱,寻求爱,求而不得让她孤独、敏感,儿时情感的缺失,注定了她一生飘零的命运。天才的家庭有了一个美好的开始,却有一个残酷的结局。最爱的人,伤害却最深!家庭是这辈子她最大的遗憾!
张爱玲的生平更是验证了一个道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对孩子性格和命运的影响巨大。推及自己,作为一个母亲我要不断提醒自己:在孩子依恋的时候抱紧他,在孩子想飞的时候放开他。比起才华,我更愿意给孩子一个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