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播客都收录在往期回顾里边, 可以直接看往期回顾看体验会更好~
✨往期播客笔记回顾
全文字数:1426 | 阅读时间:5 分钟
1.「潮汐APP 的诞生:从缓解焦虑的 “副产品” 到核心事业」
创业背景:启旭大学毕业后入职金山(2012 年,移动互联网元年),彼时精力过剩,对知识处于非常饥饿的状态,曾翻译 Apple 设计规范、业余做 “极简汇率” 产品,传递 “用简单方式应对复杂” 的理念;后做 SaaS 业务,却因积蓄耗尽、无反馈陷入焦虑,甚至 “睡不好”。
潮汐的起源:作为side project,最初是为了“解决自己睡不着”的问题,却因创作过程中的“心流体验”而变成“开心地熬夜”。早期关键节点:用户正反馈是 “充电站”
潮汐极简版上线即获苹果推荐,全球用户发邮件反馈,这些正反馈让启旭摆脱“做产品的自我怀疑”,成为支撑他推进业务的核心动力。
业务转型:关闭SaaS 业务时 “很痛苦”,本质是 “承认当下的不奏效”—— 该业务无反馈、无水花,而潮汐的用户喜爱与行业趋势(国外同类产品崛起)让他坚定选择:“用户反馈、自身兴奋度、行业趋势,三者清晰指向潮汐”。
2.「产品名字」
不贴标签:潮汐不叫“潮汐冥想”或“潮汐睡眠”, 它只是一个工具, 不同人有不同的用法。
反对“美好生活”的过度营销:警惕将潮汐塑造成“梦幻泡泡”,认为真实的生活包含焦虑、压力、不完美,产品只是在某一方面帮助用户。
用户导向的介绍方式:根据不同用户需求(睡眠、专注、冥想)灵活介绍产品,而非强行灌输理念。
3.「真实与自我接纳」
创始人的真实状态:启旭坦言自己也会焦虑、发脾气,并不总是“peace & love”,强调潮汐只是一家普通公司。
不因焦虑而焦虑:接受情绪的自然发生,不因“做冥想APP的人不能焦虑”而自我批判。
练习真实表达:无论是在播客还是日常沟通,尽量选择最真实、最贴近当下的表达方式,警惕“表演型”表达。承认和面对自己的情绪, 接纳自己情绪, 尽可能真实。
Who care: 很多时候这些东西都是发生在我们脑海里, 而不是真实发生的问题。谁在意呢?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在意的。让真实想法和感受自然的流淌。
4.「当下的焦虑」
人才浓度不够高, 导致说想做的事情一直没有去做,或者做了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或者预期。作为一个公司的CEO,很多时候不得不接受只有80分的员工。
5.「当下重要的课题」
当事实跟自己的预期发生不一致的时候,要怎么样去面对这个不一致。放过自己比较容易,还是放过他人比较容易?
6.「坚持」
发心易,恒心难。人最大的本金是时间, 你怎样找到值得你投入一生机会并坚持, 这是一个很难的事情。
7.「选择坚持做潮汐的原因」
启旭: 源于我觉得在做这个过程中, 能够尽可能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有时候聪明的问题在于,你其实有很多个方式去逃避你面对的问题。其实这恰恰是问题所在。但我觉得现在做这件事情,我没有办法去躲避那些不舒服的东西, 我无处可逃。
8.「认识自我」
雨白: 今天录音的这一天是国庆节后的第一天。很多人会说我节后综合症。之前觉得七天有多么短,现在就会觉得七天有多么长。但是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它不应该只是在你休息休假的时候。而是在你日常中在不管是工作/生活中跟各种事物打交道的时候进行。
自我察觉和自我探索需可以练习, 直到向呼吸一样自然。 呼与吸之间的潮起潮落。其实很多的自我认知、自我探索,它就是发生在在此时此刻,在我们的一呼一吸间。
从出生到死亡, 这中间一切的过程都是一个一个经历而已,你的选择和判断其实就是在这一呼一吸间发生。
9.「选择」
你选择让自己跟什么东西在一起,你选择在一个什么样的事情/环境里面,这些都是会塑造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金句摘抄:
带着一个更好的觉察去做一个选择。
你可能看到过这句话,但你要隔很久你才反应过来。原来是这个意思。
碎碎念: 挺喜欢这一期的对话, 发现很多CEO每当被问希望公司未来怎样, 大部分的人都会回答, 希望未来还能活着, 保持在牌桌上. 喜欢雨白对时间本金这个角度的解读: 人最大的本金是时间, 你怎样找到值得你投入一生机会并坚持, 这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但也是人生重要的一个课题。
✨小提示:欢迎留言分享你听这一期播客的感受, 或者分享其他你喜欢的播客 。欢迎交流和更正。
✨ 风险提示:仅为个人想法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或参考。请独立思考、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