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首季报解读: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

今年一季度的金融数据超出了市场此前最乐观的预期。3月末,广义货币(M2)增速大幅反弹,创下近13个月的新高;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信贷明显多增,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4万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5.81万亿元,同比多增9526亿元。    

一季度金融数据明显反弹是前期货币政策效果的集中体现。2018年,各项金融数据明显收缩,M2增速一度跌至8%附近。在这样的数据背后,是相对偏紧的金融环境。企业对此感受明显,部分企业由于预期不好,开始自发“降杠杆”;上市公司也在“喊渴”,为补充流动性,资本市场一度出现大面积“股权质押”。金融机构也同样受到了影响,银行一方面面临资本金不足的担忧,另一方面,在严监管背景下,银行大幅收缩“影子银行”业务,这使得融资环境进一步趋紧。    

在此背景下,自2018年起,央行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措施。这一方面体现在“量”上,通过4次降准、增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等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充裕的中长期流动性。2018年,4次定向降准释放资金合计3.65万亿元,同时,中期借贷便利(MLF)还增加了流动性1.76万亿元,增强了银行体系资金稳定性,及时补充了流动性。2019年新年伊始,央行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1.5万亿元,并扩大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的覆盖面,还开展了2575亿元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这一系列货币政策操作有利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市场利率合理稳定,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为稳增长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条件。    

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质”也在提高。从结构看,货币政策施策更加精准,主要是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为缓解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去年11月央行提出了“三支箭”的政策组合。截至目前,“三支箭”中的前两支,即增加民企的信贷、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都已经落地,“第三支箭”——民企股权融资支持工具也正在积极探索之中。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0月22日以来,使用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AA+级和AA级民企加权发行利率分别为5.65%和6.52%,较同期无支持工具参与的同评级、同期限的民企加权发行利率低60个至70个基点,民企债券融资成本整体有所降低。    

去年以来,及时补充流动性也是出于防风险的考量,避免因为流动性收缩过快而引发更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看书为寻书中玉, 望景只为景中人; 景中人儿难得遇, 书中如玉也难寻; 看山是山不是山, 交错雄峰于平川; 悲戚之...
    翱蓝阅读 432评论 0 3
  • 一 夙昔曾叹审车艰, 倏忽又来停车难。 绕树三匝何枝依? 寻寻觅觅惴惴然! 二 车多位少鹰眼疾, ...
    清水一滴阅读 373评论 0 13
  • We all talked about which character we like the most. Eve...
    泥巴叔叔阅读 98评论 2 1
  • 写作拆解书稿,可以逼迫自己读书,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写作能力是当代社会可以把一份时间多次出售最简单的一种方...
    灰灰读书阅读 45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