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越来越能看到孩子而不是看到事情了。
今天,早上孩子起来,我看到的是孩子的困顿,我的自动化念头是,儿子现在可能吃不下东西,于是,我问到“现在还不想吃是吗?”
儿子嗯了一声。
我说“那我们过半个小时再吃可以吗”
儿子“好”
非常流畅的早餐对话,不再被我要给孩子吃东西这个故事左右了,孩子的需求感受才是第一位的,如果吃饭变成了折磨,催孩子吃饭只是我们为了满足这样才是好妈妈的故事罢了,不是孩子的需要。
昨天,儿子第一次做了心理咨询,当然于老师强调他是带领孩子做心里灵活性训练的,不是心理咨询,无论是什么,反正对于非常反感心理咨询的儿子来说,于老师的方式,他非常喜欢,非常接受这就很好了。
在过程中我第一次真正知道孩子在学校里到底经历了些什么,儿子只能坚持20分钟左右,就会开始觉得头发懵,完全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只想快点下课的状态,然后整个人会特别难受,身体会非常不舒服,儿子就是一直这样的状态一直坚持着,真的太不容易了。
儿子没有和任何人说过这些,包括我,一方面是我不知道怎么问,一方面是我还是没有得到儿子完全的信任和让他相信我有能力支持他吧?
昨天,咨询的时候,儿子答应于老师课后进行训练,但是,我看出他今天没有了这个意愿。
我察觉到我的焦虑,渴望孩子能进行训练,然后脑中还出现了,我要不要问一下孩子,这样好不好,会让孩子焦虑吗?
我选择去问一下,当做出这个决定后我的焦虑消失了,我走到孩子面前问“于老师给你布置的任务你今天不想做是吗?”
“是”
我突然发现我和孩子的对话,在以前为什么总是进行不下去,以前,我会问“你要不要试一下于老师给你安排的任务?”我明明看到孩子不想做,但是,我不敢说,就怕我说了这句话会坚定孩子的决心,但是,我不说我看到的只会让孩子更烦躁,直接拒绝继续交流,更不想做了。
得到孩子的回答,我没有焦虑,我脑中跳出的是,我能不能学一下于老师帮助孩子呈现呢?“昨天,当和于老师谈的时候,你觉得做这个很简单,所以马上就答应了,但是,今天,你一想到这个就觉得烦,就不想做了是吗?”
儿子“嗯”了一声。
“那你脑子里会不会有,我怎么这个样子,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做不了?这样下去怎么办之类的自责的想法?”
儿子说“没有”但是情绪比较低落,我脑子里的 念头是,我不是于老师到这里就不知道说什么了。
我准备起身离开孩子坐的沙发,儿子却拉住了我,我看着孩子,明白了他的意思,坐在他旁边,轻轻地拍打他的背,他用胳膊轻轻地给了我几下,我“现在这个游戏好像没办法给你带来平静和快乐了,打老妈两下舒服点?”
儿子没吭声。
我坐了一会说“我要走了。”
儿子又拉住了我,我安静地坐在他旁边,给他轻轻拍着他背,感到孩子已经不需要我的时候,我问“我可以走了吗?”
他没有阻拦。
没过一会儿,他说“我今天要写作业”然后起身拿出来英语书,当时我是开心地,但是,看到孩子把书往桌子上一丢,又拿起pad去玩了,看着在我眼前的书,我的自动化念头又出现了,我该不该问他一下,我需要推他吗?我真希望孩子能写作业呀,我看着这些念头,体会这自己的焦虑,我最想做的事情是把英语书从我眼前移开。
但是,我选择什么都没有做,看着书,让这些念头肆意地流动,慢慢焦虑没有了,书好像也不是问题了。
后来在儿子相对平静的时候,我对他说“儿子,跟着于老师进行心理灵活性训练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你的觉察能力还比别人差一点点,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咱们慢慢来不用着急,虽然,你马上要高考了,你想考的学校目前只有应届毕业生可以考,我这有个方案,咱们先跟着原班级,等到下学期如果状况还不好,咱们就休学半年,明年还是在原来的学校读书,你觉得怎么样?”
儿子说“嗯”
这是第一次他同意休学了。
“所以,咱们不着急,不过,你也发现了呆在家里,不出门对你没有任何帮助还会让问题变严重,所以,如果要休学,寒假开始不能像这两次假期一样了,我会给你安排一些活动,我们要保持社会链接,你可以吗?”
儿子又“嗯”了一身。
没有想到呀,他又答应了,不过这是他目前的状况,以后未知,但是这是他第一次愿意答应,我还是可以让自己欣喜一下的,开心。
这样一来感觉时间就会很充足,儿子也就不用担心高考的问题了,可以慢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