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检查重点分析(一)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日趋严格,现在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检查分为认定前检查和认定后检查:

1、认定前现场检查要点

1)看高新收入。按照相关规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取得的产品(服务)收入与技术性收入的总和。对企业取得上述收入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应属于《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自产产品或服务核心技术难以佐证和说明,则难以通过!

2)理顺高新收入和知识产权的关系。虽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取得的知识产权都可计算在内,但实际评审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自主研发”,对于“受让”“受赠”的知识产权于公司收入的贡献度证明会做重点核查。

所以,只是简单购买他人专利证书并无实际成果转化,双方也并无实际研发成果合作的“转让”,会被驳回,特别是突击申请软件著作权的非软件公司。

3)研发费用的合理性。尽管企业提交的资料已经包含了中介机构出具的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但在现场检查时,也会看企业的研发费用明细账。即便企业设置的研发费用台账,但是台账中的费用归集与研发项目的对应性不强,或者为了凑齐研发费用的数字,随意直接用原材料票据作为直接材料费的凭据,这将是下一步重点关注的地方。当然, 研发费用不达标,申请高新必然会被否决。

还有就是研发费费用比例异常波动,不能合理说明理由的,也会要求提供详细的资料。

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后的核查

1)第一感觉,从公司名称来看

部分企业绝大多数是经营年限已久,行业传统,原来以贸易和简单的加工位置,实际业务跟高新技术关联性不大,但是为了面子牌子,为了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的政府资金补贴,而编造材料申报,打擦边球。一旦现场检查,则会露处原形。


2)财务数据

高新技术企业60%主营产品收入证明,按《管理办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收入是指企业通过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产品(服务)收入与技术性收入的总和。

对企业取得上述收入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应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八大领域》规定的范围,这一条如果严格来说,企业只是代理他人的高科技产品都不能算在内,何况从事的行业技术相对成熟,没有附加的创意研发,这一类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收入证明很难站住脚,被相中否决的概率也很大。

3)看实际研发费支出

是否有建立规范的研发费用科目或研发费用台账显得尤为重要,不然很难解释每一笔研发费用支出的合理性,特别是研发费用比例处在达标线左右的企业,一旦被踢掉若干项目的费用,总额上就会因研发费用不达标而被否定。

总之,轻轻松松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无忧无虑”享受高新优惠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果自身条件不满足,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找中介帮忙去“赌”;已经成为高新的,如果当年条件不满足,也尽量不要冒险享受优惠。毕竟,出了问题,没有人会替你去补窟窿的!

当然,可能有时候企业和财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遇到自己不太清楚是否违规的问题,相关问题,都可以来咨询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