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啟

近来有些工作上的文件需要纸质传递,因为内容略杂,索性用信封装好,封面上写上需传递的人名,习惯性在人名后写了个H2,画了个向上的箭头。同事看到后问我什么意思,一时间倒也有些楞。

H2,氢气,替代“亲啟”之意。

有多久没写信了呢?太久了,久到不想再去回想了。就让那些写过的信表过的情传过的意都随着这些花花绿绿的信纸妥帖收藏吧。

工作以后时间上被束缚,无法自在逍遥四处游玩,所以每当有朋友出门浪,我便会让对方在合适的情况下给我寄一张明信片。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从兰卡威寄来的那张和从西藏寄来的那张。前者说要把人生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后者说应该去布达拉宫寻一回内心的宁静。

我始终相信文字能够传递很多让你无法预料的能量,透过字里行间往往能延伸出很多崭新的角度。可能轻描淡写的寥寥数语却让你参悟了原本苦思不得的道理,可能长篇累牍的肺腑之言却让你体验了一把说文写字者的心路历程,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文字传递着不同分量的能量。

封好信笺之后写上某某“亲啟”,总有一份难得的郑重其事和小心翼翼,想让这封写着自己内心话语的信笺完好无损地送达收信人某某手中,并被对方妥帖对待。这种外表看不出内容的传递方式链接的只是写信人与收信人,除此之外的其他人能够评判的无非是“亲啟”二字的书写是否端庄大气。换成明信片后,不需要再画H2向上箭头了,传达的内容变得简单凝练,更好的是,所有传递它的人都能够看到这份简单凝练的内容,无形之中链接了更多的人,也让除收信人之外的其他人感受到这份文字传达的力量。

可惜的是,无论最初“亲啟”二字的书写封笺,还是后来的明信传情,对比如今几乎用键盘敲字的日常,不得不承认一个用纸笔说话的时代就这么慢慢淡出了历史的舞台。虽然只是承载文字的载体变化,但那份纸笔书写的心情到底无法通过键盘传达。

三月春闱,四月时雨,今天,你又在哪里?

来写张明信片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伙伴说,前天晚上熬夜看完了路遥的《人生》,看着觉得好难过。觉得加林的角色和他很契合,都来自农村,小说中的加林不认...
    Sansevieria阅读 636评论 8 5
  • 作为入门级的知识点,其实还有很多人搞不清楚怎么回事,举个例子:在一个父view加三个重叠的子视图(UIView),...
    穿山甲救蛇精阅读 2,239评论 4 26
  • 一个宇宙可以被划分成很多星系,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一个,一个社会可以被划分成很多领域,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一些。 思考星系...
    LojzeLi阅读 19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