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下着小雨,淅淅沥沥的,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脑子里还是想着刚刚参加的读书分享会。
参加这次的微信群读书分享会,是我之前在网上找书看的时候偶然发现的一个公众号,然后看到了读书分享会的活动,于是就报名参加了。
这次请来分享读书心得的嘉宾是作家巫昂女士。
巫昂于199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攻读现当代文学并获得硕士学位。之后曾为《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后辞职,成为自由作家。在《南方周末》、《新周刊》、《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开设专栏,并持续创作诗歌与小说。旅行各地,时居北京。2007年,巫昂回归诗坛,以《犹太人》等一系列诗歌作品,赢得了新的创作高度,和广泛关注。2010年底,创办手工品牌SHU。
这是巫昂女士的经历,给我的第一印象她就是那种游荡诗人。
自由行走,不急不躁。
分享会在8点准时开始,群内瞬间安静下来。巫昂女士跟大家打了招呼便开始今天的分享。
声音轻轻的,不紧不慢的说着,她首先给出了她的观点
不读书的人不漂亮
她说,一个人的颜值前二十年是父母给的,后几十年是由自己塑造的。读书主要是造就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这是需要持续的过程。
出生在小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爱读书的人,这也给她营造了读书的氛围,树立了以书为伴的观念。别人家里晚上可能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聊天,在她家却是人手一本书,坐在台灯下,安静的看书。
她有提到她读红楼梦很多遍,基本上每隔五六年,就又会拿出来仔细翻看。
从小养成的爱读书的习惯,博览古今中外的书籍,也为她以后从文,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她说起在学生时代有一件趣事。
她在社科院学习的时候,喜欢去图书馆里借书来看。学校的图书馆挺破旧的,光线也暗,但却是个宝库般的存在。那里面有很多很多在外面看不到的老书,她在借书时意外的借到了钱钟书先生借过的书。当时那种小粉丝的激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因为之前都是她自己一个人看书,所以比较的内向,不是很愿意接触人。但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整个人一下变得开朗起来了,成了大家眼中的开心果。我猜应该是之前读书多,又刚好有碰到了聊得来的人,话匣子就打开了。
毕业之后参加工作,做了记者。因为开朗的性格,这份有压力的工作干得倒也不那么吃力。在每次赶往现场的途中,她都在看书。
做了几年记者之后,去了美国,过着每天看书,写字的文人生活。
这么多年不间断的看书,做记者的经历,在异国他乡的生活。这些时光慢慢沉淀下来,人生阅历点点累计,使她成为一个通透的人。
时间过得很快,一小时的分享会就这么结束了。她没有向我们讲述她的奋斗历程或是在国外生活的琐事,一直讲的是读书这件事。没有心情起伏,励志热血,但我听的也是意犹未尽。
有人问她
- 看过的书记不住怎么办啊
- 看完书之后想写点儿东西,可写出来的文章自己都觉得幼稚
- 怎样才能向她那样坚持看书
她给出的回答是
每个人的记忆力是有差别的,不用羡慕别人看一遍就能全记住,她也有很多书看过之后记不住的。有读者把她出版的诗裁下来给她看,她却不知道这是自己写的。
因为每一次看书的心情都是不同的,最主要是看书的过程中,你感到了满足,这就可以了。
而要想写出优美的文章,大量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不过我们也可以按着自己的想法写,不要给自己设置条条框框。写作要有自己的风格,可以从记录小事开始。
比如去了一趟超市买菜,那就可以把从进超市开始,见到的人物景象,听到的声音,闻到的气味,挑选的过程,排队结账的经过,收银员的特点等等,这些小的细节都可以写出来。
至于最后的一点,怎么坚持读书的。这源于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