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被家父逼迫着看了日版的《八公物语》。这让我非常的被动,挣扎了半个小时后依旧拗不过父母,无奈只好相陪。不是说不喜欢动物,只是因为喜欢,所以每每看这个故事总是要难受一场。未曾料到这次从半途一直哭到了结尾。
八公的故事我读过很多遍,美版电影出来之后也看了片段,柔美清新的色调,让内心柔软异常,简单干净的配乐更是让故事的叙述生动起来。
过了午夜12点,电影才放完,我刷着牙,脑子里都是八公被雪覆盖的尸体。恍然感觉,或许这个故事的重点从来都不是八公。
本科的时候我在老师布置的论文上写道:导演的摄像头是一个哈哈镜,照着相同的故事或原型,显示的却不尽相同,讲的是导演真正想讲的故事,这是之所以电影是艺术的原因。
《八公物语》的结尾处理的很微妙,八公看着午夜的站台,恍惚间看见主人向它走来,两人在盛开的樱花树下重逢,八公扑进主人的怀里。乍得一听貌似是一个俗套的幸福结尾,最后的相会,比如说泰坦尼克号的结尾也是这样处理的。然而镜头一切,八公躺在雪里,被雪掩埋,天露出微光,人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天,来往间却没有人注意到它的离去。
我特地去查找了原故事,发现日版的电影果然做了不少改动。导演这是在借一只狗的视角,来讲一个风雨飘泊的百态社会。我们总希望自己是生活在水里的莲花,但是到风雨来临,我们才知道,风雨里谁都是浮萍。
电影的角色很简单,男主人女主人,女儿女婿,几个仆人,以及一众路人甲,每个人都在努力讨生活,却每个人的命运都由于各种意外而变得不同。每个人遇到意外之后都无奈的离开了故事的视线,我们不知道这些人后面发生了什么,但八公一身的故事已足以说明。
八公并不是不想再寻找一个家,它爱自己的主人,但是后来被邻居收留的时候,也会乖乖回到新家中,然而好景不长,只是一朝,新的男主人死去,新的女主人也开始飘零,于是八公又失去了家。
故事反复出现八公回旧居的镜头,教授的家,第二个主人的家,和教授一起玩耍的神社,八公想回去,无尽的怀念,但却得来接连的驱赶,来自人也来自同类。
旁观的人同情或是感动,但是却没有人再给他一个家。风雨中自身难保,也就作罢。
原故事中,八公的故事被曝光后,得到了各界的关注,生时还被立了雕像,死后也有悼念会。虽不如主人生前的日子,但总也还是说的过去的。但是温情的细节在电影中很少出现,个别的出现成为反衬不幸的道具,让整个色调更加的阴郁。
在故事的前半段,八公走在路上不停有人来称赞他,人们用最大的善意去对待它,但是随着故事的推进,这种善意逐步被戾气取代,日本军队入驻奉天,日本青年发表完一翻评论后看到八公,讽刺其为讨食的流浪狗没什么不同,应该被拉去杀掉才对得起社会。这种想法难免让人想到日本军国的思维方式。
其实说到最后我已然可以确定,这故事讲的是狗,是人,是浮萍。
写于2016年5月,原载于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