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社会”

三十好几的女人们聚在一起,谈论的内容离不开孩子及各种育儿经验。有一次与一女性友人也不可脱俗地掉入这个话题中,她一再强调自己的孩子很皮,但是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讨好老师或对老师谄媚,因为她认为孩子要自信才足以面对跌宕的人生。老实说,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父母总是用成年人的眼光去框定孩子的言行?更不明白为什么孩子在学校的乖巧和惹人爱会成为“谄媚”或“拍马屁”?

在我看来,学校是孩子的一个缩小型“社会”,在这个社会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角色,老师是里面的Big Boss,同学是里面的Partner,而孩子除了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以外,还必须学会如何与自己的Boss和Partner相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在公司埋头苦干,但是总无法得到加薪晋升的机会或老板上司的赞许,心里多少也会有失落感!所以,倘若孩子在学校总是被Boss或Partner否定或忽略,内心是很难建立起对学校的归属感,更谈不上对学习有长久的兴趣和动力了。而这些认同或赏识又是从何而来呢?关键在于孩子懂得如何在这个小型社会中生存。

很多人可能都认为孩子放在学校,老师就必须承担起“教”、“养”、“管”的职责。可是抚心自问,一个老师带着一班三、四十个小孩子,即便有心,又是否真足够有力做得面面俱到呢?粗心、懒散、顽皮都是孩子们的天性,如何能让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表现良好”也成为很多家长头痛的问题。我并不认为父母教会孩子在学校遵守纪律和规矩就是等于讨好老师,教会孩子尊重老师就是对老师拍马屁,相反,孩子要在学校里顺利成长就必须学习如何融入与Boss和Partner的关系中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