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平小伙伴送的《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很有感触,读了三遍。码文字,总是随着心性,想到哪里码到哪里。
整天用文字表达感觉的人,是最笨笨的,最没有灵性的,语言也是比较笨的表达方式,有段时间,理不顺思想。所有的理论体系都是矛盾和冲突的,经济的,情感的,人文的,伦理的,哲学的;东方的,西方的观念的交织等等让人不知所措。在零乱徘徊迷茫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别难受,你快进步了,这是好事。随着时间推移,正如先生所说,用思考把知识点制成一把遮风挡雨的大伞,有筋有骨,有流苏。让自己的思维认识走上新的层次。
于丹说:一个人的意志可以越来越坚强,但心灵应该越来越柔软。在一个人在接纳自已,接纳别人,接纳世界的同时,用各种方式滋养身体,滋养灵魂。心渐渐走入一片宁静之中任其静静融化,慢慢扩散。
喜欢文学的人,心上的伤痕和泪水一定太多了,蒸发干了这些就升华成文字,人们说痛苦有两个层面:一层是你现在创造的痛苦;另一层是仍然活在你心智和身体里的旧痛。停止制造眼前的痛苦,并且瓦解旧痛。才能快乐。但是文人心理玩味着旧痛,品尝着新痛,担忧想象着未来的自己的和大众的伤痛,撕扯开给人看的痛却永驻心理,把这种痛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是情深人不寿的原因。
康德说,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不管他愿意不愿意,在他内心总有一把自觉不自觉的尺子,衡量着他的一切所作所为,并对他说:“你应该……”,或“你本应该……”。有人遮蔽它,有人逃避它,有人找借口搪塞它,但它永远固执地在内心最深处颁布命令。
好友马也教授说,无法逃脱这种命令。选择自已喜欢的事去做是一种选择而已,因此要承担自己这种选择的后果,而不能以佛家道家经济学家的那些观点为自己某些时候错误的选择辩解。
真的,不辩解。不怕他人用各种评价体系分析评判,这也是一种勇敢。走过了四十年,有时候才惊噩地发现,世界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事情原来是这样啊!在这一路坎坷中,体会到了什么就写下了什么,岁月中的每时每刻,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无一在磨练心性。吃一碗饭,细品其中味道。菜的味道,米的清香。哪些是和物质相关的,哪些是和精神相投的。有心的体验,有神的意会,构成了独特的自己。
原创的文字和想的完全一样,写为了自己回顾,为了孩子大了的时候看看,告诉她所思所想会改变人的气韵。告诉孩子喜欢接近文字接近自然的感觉,喜欢就是不用伪装的喜欢。书的副标题叫天真的力量,广告语是,读上古天真,你可能会少吃很多苦,多活很多年。
大学的时候喜欢读诗歌散文。至今很喜欢其中的一句话,说天真就是希望雨落在自己熟悉的地方。雨水落下来是因为天空无法承受它的重量,眼泪掉下来是因为心再也无法承受那样的伤。
心灵鸡汤中常讲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也许幻化的美好是一种自欺,自欺也是一种聪明。天真也许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但他更是还没有来得及受污染、受蒙蔽的人的那种状态。上古天真是指后一种意思。道家认为有一种成功叫返璞归真。
简单,真实,善良,快乐是内心的选择。
下面记录和感悟了些话语,给各位朋友品鉴。还是那句话,喜欢,是因为文字打动了你的心。
现在的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古人说,做和自己内心相矛盾,相抵触的行业,这个职业是最下贱的,最不建议人选择。
其实,左右一件事情成功的因素很多,看不见摸不到的因素也有。
吃饭,喝水,行走坐卧都讲究个节奏。过了这个节制,就会形成一种灾难。肾精是支持人活一辈子的物质基础,他是有限的,这边花费多了,那边生产元气甚至养神的那部分就少了。
形与神俱,度百岁乃去。
整天用文字表达感觉的人,是最笨笨的,最没有灵性的
真实的生活是,认真做好每一天你分内的事情。不索取目前与你无关的爱与远景。不纠缠于多余情绪和评断。不妄想,不在其中自我沉醉。不伤害,不与自己和他人为敌。不表演,也不相信他人的表演。
有些事,你把它藏到心里,也许还更好,等时间长了,也就变成了故事。
多么坚强的男人身后都需要一个独挡一面的女人
欲知时日,无疾而终。
美好的心态或者言语,看似虚无,其实也是一种正能量,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引起你情绪波动的能量或者信息,都叫邪气,让你大喜,大悲,大怒,大惊、大恐的东西,都是虚邪,要避之有时。不要迎上去,要躲着他
我们出生后,就有了先天之气元气和后天之气谷气,两者共同作用,完成了我们生命的整个过程,当我们处于一种恬淡虚无的状态,真气就能随着本来指挥自己的那个神去运作,也就是真气从之。
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心安是最好的活法。所有的精神层面都有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
心安而不惧 形劳而不倦。一要有力气,二要有通畅。
最人性的生活,是尊重现有的欲望,然后用后天的意识去满足他。
欲没有心,他是身体的一种本能需要。是本能身体发出的信号,和动不动心没关系。愿就是精神需求了。
一个健康的人除了自己过的舒服。还让和他接触的人同样感到舒服。
现在人连起码的健康都达不到,真正的开慧不是靠读书的,而是靠心里面所固有的东西。
你修炼到精通以后,天地的变化就好象电磁波一样,啪一下子就接通了。
慧然独悟,故合于道。
别人能伤害你,是因为你本身有能被伤害的地方。他触动到你的内心了,所以才能伤害到你。
我命由我不由天,如果你是一只蝴蝶,就别想变成一只苍蝇,作为一只苍蝇,你能改变什么?你能改变的是在厕所飞,还是在厨房飞。我们普通人能改变自己的运,但改变不了自己的命,套用时髦的说法,你改变不了自己的DNA。
积精全神,我们要把先天的精储存好,这样的话你的气才会足。气足后,你的心神才会得到保全,从而做到敦敏。
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生活上的独立,经济上的独立,精神上的独立。
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
寻章摘句,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不纠缠过去,不幻想未来
古代的人与天地,动物,植物都有沟通,他们有种特殊的沟通方式。是神层次的沟通。如今的沟通。人们都在为工作、生活奔波,人们都想发财,过上好日子,人们都想出人头地,都想获得成功,然而成功在哪里?成功就在自己的内心里、思想里。真实的贫穷来源于观念和意识世界的贫穷。
现在很多人吃东西分析里面含多少氨基酸,脂肪,含这种矿物质,而中医看到的是她背后的能量
急中生智,静极生慧,一个是着急上火迸发的灵感,一个是极度安静,无欲无求状态下,迸发的东西,慧是带心的,从智的角度和慧的角度是不同的。
不妄作劳
正气有他的波长和震动频率
美其食,乐其服,乐其俗。
那些用心去体会天道的变化,做事情符合天道的人,我们称为有德之人。
再激烈的学术探讨也是高尚的,再温和的人身攻击也是卑劣的。
人的疾病从哪里来?都来自内在的患,我觉得现代人被病毒细菌杀死的少,而被这种内在的结患杀死的很多。
很多人觉得自己不美、不漂亮,或者自我厌恶,这些都是有违“全形”的观念。
本来人是天地的产物,天是怎么变的,你就跟着怎么变。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和是允许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观念,谐是共振,共鸣,所谓一个频率,一个声段。
人的神明,就是我们讲的气,它可以穿越时空的。处于任何环境中,都有股影响人的气的存在,具有美好正能量的气才能让你交到好运。
任何事情发生了,都是可以理解的、可以接受的。把可以理解放在第一位,可以接受放在第二位,然后淡淡一笑,坦然面对,一切很快就过去了。如果境界再高一点的话,可以小手指轻轻一拨,化害为利,那就是真人的境界。
寻求愉快,并不一定要追求心跳加快的感觉,极致的快乐,往往隐藏在极静的状态中。人没有必要追求那种超凡脱俗的东西。即使身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依然可以过得很快乐,很健康,一直活到一百二十岁。
附上古天真论资料
《上古天真论》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健康与长寿。而《上古天真论》正是黄帝和歧伯谈论如何达到健康与长寿目的第一篇重要论文。首先论述了从上古天性自然之真而毫无人为之杂的古人能活百岁而动作不衰与不知养生之道半百而衰的具体原因。
上古,指远古时代。天真,指先天禀赋的真元之气。本篇着重讨论养生长寿的意义和方法,以及肾气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并以真人、圣人、至人、贤人为例,说明不同养生方法的不同效果。
其次谈及人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强调肾气、正气、真气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最后列举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等理想的人生意境。
上古,王冰注:“玄古也。”玄者,远也。所以,上古即远古,指人类生活的早期时代。 天真,大致有三种解释:
①指自然纯真,质朴无邪的天性。清·高士宗《素问直解》:“天真者,天性自然之真,毫无人欲之念也。”
②指人体禀赋的自然寿命,又称为“天年”、“天寿”。
③认为“天”,指先天;“真”指“真气”,也名“元气”。李东垣云:“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正因为元气本于先天,,故名“天真”,即先天真元之气。
从分析本篇所论述的内容可以看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因善养生,保全真气,所以能够“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因此,第三种将天、真分而释之,似较合理。
由于本篇主要讨论上古之人,保养天真以却病延年的原则、方法、道理,以及先天真元之气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故以《上古天真论》名篇。明·马莳《素问注证发微》云:“篇内凡言道者五,乃全天真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