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链模式

什么是责任链模式

客户端发出一个请求,链上的对象都有机会来处理这一请求,而客户端不需要知道谁是具体的处理对象。这样就实现了请求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解耦,并且在客户端可以实现动态的组合职责链。使编程更有灵活性。

定义: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其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递归调用。

要点主要是:

1、有多个对象共同对一个任务进行处理。

2、这些对象使用链式存储结构,形成一个链,每个对象知道自己的下一个对象。

3、一个对象对任务进行处理,可以添加一些操作后将对象传递个下一个任务。也可以在此对象上结束任务的处理,并结束任务。

4、客户端负责组装链式结构,但是客户端不需要关心最终是谁来处理了任务。

多个对象指的是什么意思?

责任链模式优缺点

优点:

职责链模式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动态组合,请求者和接受者解耦。

请求者和接受者松散耦合:请求者不需要知道接受者,也不需要知道如何处理。每个职责对象只负责自己的职责范围,其他的交给后继者。各个组件间完全解耦。

动态组合职责:职责链模式会把功能分散到单独的职责对象中,然后在使用时动态的组合形成链,从而可以灵活的分配职责对象,也可以灵活的添加改变对象职责。

缺点:

产生很多细粒度的对象:因为功能处理都分散到了单独的职责对象中,每个对象功能单一,要把整个流程处理完,需要很多的职责对象,会产生大量的细粒度职责对象。

不一定能处理:每个职责对象都只负责自己的部分,这样就可以出现某个请求,即使把整个链走完,都没有职责对象处理它。这就需要提供默认处理,并且注意构造链的有效性。

责任链模式应用场景

  1. ERP系统 流程审批 项目经理、人事经理、总经理

  2. 工作流框架

  3. 多重 if 判断问题(微服务网关)

    1. 在网关作为微服务程序的入口,拦截客户端所有的请求实现权限控制 ,比如先判断Api接口限流、黑名单、用户会话、参数过滤。

      Api接口限流→黑名单拦截→用户会话→参数过滤

  4. 风控系统 失信名单→信用卡是否逾期→蚂蚁信用积分650

  5. Java过滤器的底层实现Filter

比如:在Java过滤器中客户端发送请求到服务器端,过滤会经过参数过滤、session过滤、表单过滤、隐藏过滤、检测请求头过滤

wps1.jpg

责任链模式类结构图

1.抽象处理者(Handler)角色:定义出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如果需要,接口可以定义 出一个方法以设定和返回对下家的引用。这个角色通常由一个Java抽象类或者Java接口实现。上图中Handler类的聚合关系给出了具体子类对下家的引用,抽象方法handleRequest()规范了子类处理请求的操作。

每个处理器对象中都会执行下一个处理器对象和上一个处理器对象,形成一个链,这个类似于链表数据结构。

如果处理器对象指向上一个处理器为空的情况下,则说明在头部。

如果处理器对象指向下一个处理器为空的情况下,则说明在尾部。

handler 单个的执行流程

2.具体处理者(ConcreteHandler)角色:具体处理者接到请求后,可以选择将请求处理掉,或者将请求传给下家。由于具体处理者持有对下家的引用,因此,如果需要,具体处理者可以访问下家。

代码

图片.png
public abstract class GatewayHandler {
    /**
     * 每个不同的处理器 处理的业务逻辑
     */
    public abstract void doService();

    protected GatewayHandler nextGatewayHandler;


    public GatewayHandler() {

    }

    public GatewayHandler(GatewayHandler nextGatewayHandler) {
        this.nextGatewayHandler = nextGatewayHandler;
    }


    public void setNextGatewayHandler(GatewayHandler nextGatewayHandler) {
        this.nextGatewayHandler = nextGatewayHandler;
    }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