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三岁定终身”,这说的正是在小孩三岁之龄时大概可以窥见他/她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从前我不信,总觉得哪有那么玄乎,那么屁大点小孩儿能懂什么,更别提看到他们未来是什么样的了,毕竟人是会变的嘛!但是经过一次简单的兼职,却使我开始对此深信不疑。
兼职内容是为某知名少儿英语平台吸引更多人们的关注,只需要扫微信二维码添加一个工作号,便可以获得一个材质厚实、不易爆破、适宜小孩儿玩耍观赏的气球,顺带也卖卖体验课。绝大多数的孩子们好奇心都极强,并且总是钟爱于颜色鲜艳、色彩丰富的东西。而我兼职所在机构派发的气球正是抓住了小朋友的认知特点,使得大批的孩子们总是能够被吸引前来。
大多数情况下工作进行地有条不紊,我们预先打好气球,随行的家长看到自家小孩儿目光牢牢锁定气球挪不动腿,于是上前扫码,我们再友好地献上气球。期间如若遇到报课的适龄儿童或前来咨询的家长,我们便耐心与家长进行交流推荐。偶尔也会出现些小插曲,调皮的小朋友二话不说兴冲冲地跑过来拽着气球或者摆台上的公仔,之后扭头屁颠屁颠地跑开,家长只好无奈地牵着小孩过来补扫二维码或者归还公仔,并向我们道声抱歉。
当然,令人糟心的情况也是有的。有些家长对孩子偷拿气球的行为视如无睹;有些家长一边想为孩子要个气球,告诉我们“添加啦,添加啦”,一边身体却很诚实,在扫完二维码之后故意越走越远,借机不完成最后步骤,假意添加微信工作号骗取气球;还有两三家长带着五六小孩,在我们明确告知“一个微信号只能扫一次码,扫一次码我们只能赠送一个气球”这一规则之后,他们先是规矩的完成扫码,在“能不能多赠送几个气球”索求失败后,向年龄略大的小孩使眼色或小声告知让他们偷拿气球,随即大步离去。无奈,只能厚着脸皮上前阻拦下他们,反被冷嘲热讽一番“这些气球能值几个钱,我们每次来都会扫码,反正又不是你的,还需要特地跑过来追我们吗……”震惊之余,更叹人心不古。
荀子云:人性本恶。荀子之所以主张性恶论,是因为在他看来,人们只有后天不断接受教育,才能够规范其自身行为,安身立命。父母作为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的管教应不仅停留于言传,更应体现在身教。扫二维码赠送气球或许只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微小的一件事情,但却折射出了部分家长人性的劣根——贪婪,自作聪明。三岁小孩或许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绝大多数的三岁小孩,他们的语言系统已经趋于健全,日常沟通完全可以应付自如,他们自然能够听懂父母对他们的管教。试想,失去了父母言语和行为管教的孩子,又有多少能够近墨者不黑?
近来一位友人总和我倾诉曾经乖巧热情的外甥女现在变得任性不讨喜。这位小朋友在一岁多的时候,就表现出极强的自主性。举个例子来说吧,由于小朋友在床上喝水并且不小心把水杯打翻浸湿被褥,于是家长借机将这床被褥拿去洗净。临睡前小朋友开始哭闹,因为那床被浸湿的被褥是她最喜欢的,每夜必须盖着那床被子才能入睡。见状,孩子妈妈告诉她“被子现在还没有晾干,宝宝盖了湿被子会感冒哦”,小朋友半信半疑,非要妈妈抱着她去阳台,亲手摸摸被子,确定了被子确实还没有晾干,才答应盖别的被子入睡。
而现如今呢,在孩子爸爸妈妈“给孩子充分自由,释放天性”的教育理念下,已满三岁的小朋友开始肆意妄为,光脚丫踩糖、吃饭前上饭桌蹦蹦跳跳为常事。或是小朋友不懂如何表达亲密,在友人短居姐姐家中期间,小朋友常在地上光脚玩耍之后将自己的小脚丫伸到他脸上,数次之后,友人试图耐心与小朋友沟通“宝宝,这样把你的脚丫伸到别人脸上是不礼貌的哦,如果舅舅把脚放到你脸上你也不会开心的对不对?”两三次说教之后,某天饭桌上,小朋友情绪开始爆发:“不喜欢舅舅,舅舅不要来我家,不准舅舅吃饭……”孩子妈妈问道:“为什么不喜欢舅舅啊?”小朋友默不作声,事情也便不了了之。
管教,管理和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是管理孩子的日常饮食起居,那人和猪大致是没有区别的吧!可以说,正是因为友人的外甥女在后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采用的“让孩子充分释放天性”这一教育理念中教育缺位,孩子极强的自主性没有得到有效的约束,才“惯”出了小朋友无礼任性的毛病,这样的管教无疑是失败的,是不负责任的。
管教也应适度。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做人恭敬礼貌、谦让大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旦偏离当初父母设定的成长轨迹,则加之粗爆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过度管教下,孩子自然失去纯真本色。前段时间作者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上分享了关于自己“讨好型人格”的故事,为了让自己符合他人的期待,逐渐学会迎合,形成讨好型人格,自己变得不像自己。话题一出,瞬间引起诸多共鸣,这也成为众多年轻家长“释放孩子天性”教育理念的坚实后盾。殊不知他们所忽略的是,释放天性,不等同于不管教。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这样的孩子称为“熊孩子”,而众多“熊孩子”出现的背后,是“熊家长”管教失职。要想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家长更应全身心投入照料孩子,开放心态,不断学习科学育儿知识,摸清孩子的脾性,兼具原则性与灵活性,根据自家“熊孩子”的状况对症下药,使孩子在拥有自我的同时也能够适应社会,保持理想与世俗的融合。
千万别照本宣科!切记切记!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悉心呵护这些稚嫩的花儿,好让他们未来在暴风雨来临之际不惧苦难,依旧盛放。至于如何算更好,那就得看每一个父母自己心中的那杆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