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往事三 纽约啊纽约

你们年轻时有没有特别的喜好?我喜欢站在教室的窗口,那可是我的“私人观景台”,专门欣赏街上那些五花八门的行人,特别是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美女,就像看一场鲜活的“环球小姐选美大赛”!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金发碧眼、大长腿的姐们儿,她们走在路上那叫一个摇曳生姿,衣品高级得让我自愧不如。苏菲·玛索?对对对,就是那种感觉,要是你在曼哈顿大街上看到一个时尚又有品位的白人女人,不用猜,她八成儿就是从法国“空运”过来的!

紧接着是俄罗斯姐们儿,她们那身材,高挑得跟模特儿似的,眼睛深蓝得像大海,身材健美得让人想喊“哇塞”。虽然气质上没法国女人那么细腻高级,但人家那种野性的冷峻美,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还有那些来自中东地区,蒙着面纱的神秘姐们儿。虽然只露着眼睛,但那眼睛啊,毛茸茸的,漆黑明亮得像黑宝石一样,看得我都想上去问问她们:“嘿,姐们儿,你们这眼睛是不是都戴了美瞳啊?”

拉丁女人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个性感得要命,她们的笑声很奔放,走起路来就像是在跳弗拉明哥,让人想跟着她们一起摇摆起来!

黑人姐们儿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她们那肤色啊,不是黑巧,是咖色,看起来更有味道了。肌肉超级好,运动员一般的身魄。

当然啦,这些姐们儿可不光是来这儿旅游观光的,她们心里都揣着一个梦想呢!那就是万一哪天碰见自己的白马王子,就像邓文迪那样,人生从此一飞冲天!不过我啊,就没那个本事了,还是老老实实地把英语学好,别做那些不切实际的白日梦了。

说到这儿啊,我还得提提当年纽约的那些女人们。她们早已有了独立的衣帽间,那鞋子、衣服堆得跟山一样,每次有party都挑得眼花缭乱。我呢?当时一双高跟鞋都没有,只有心里的一盆火、一个理想、一个梦。哎,说起来都是泪啊!

不过没关系,我虽然没钱没势,但我还有一颗酷爱读书的心。一沉浸在书里,我就忘了一切烦恼。不过话说回来,文学梦已经离我太远了,我完全没资格去爱它了。我得先解决生存问题啊,不仅要养活自己,还得养活我的女儿,还得让我的父母和家人为我骄傲。我身上背负了太多太多,只能把文学梦暂时扔到一边儿去了。

说到城市的声音啊,纽约那声音可就大了去了!警车飞驶而过的声音就像他们永远都忙得不可开交一样。还有那急救车的声音啊,每次听到都让我心里一紧:“这是又有人犯心脏病了吗?”

说到夏天啊,曼哈顿那味道可真够受的!跟咱们广州有一拼!街上垃圾箱里的东西在夏日忙着腐败,那味道简直让人窒息。不过话说回来啊,城市嘛,有它的魅力也有它的肮脏。

纽约啊纽约,真是个矛盾统一体!既是金融机器的冰冷齿轮,又是街头涂鸦的艺术温床;既有摩天大楼的现代,又有中央公园的自然。还是个各种文化的大熔炉呢!

90年代末的时候啊,纽约和大陆的差距还很大!我当时都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了!她的现代、她的艺术、她的文化、她的包容啊……纽约的一切就像一股强烈的飓风一样扑面而来啊!

走在街头啊,能听到多种语言的交流,那感觉就像是在逛“语言大观园”一样。皇后区,更是形成了美食联合国!从哥伦比亚菜到尼泊尔小吃,应有尽有、触手可及!纽约人,“不在乎你的年龄、性别、肤色以及高矮胖瘦”,这个大都市让每个人都感觉自由自在!

我还喜欢去河边看夜景。曼哈顿的河流中,最著名的景观是自然形成的“两色融汇”现象,那段河流成两种颜色交替混合,却又相安无事。

哈德逊河是纽约的“母亲河”,历史上,承载过航运与工业的发展,沿岸分布着金融与艺术。而东河连接曼哈顿与布鲁克林,布鲁克林大桥和皇后区沿岸的现代建筑群形成独特的天际线。

白天河面映射城市轮廓,夜晚灯光与水流交织成“金色文明”   。这个感觉有点熟悉,仔细一想,有点像广州,这两个大都市,都是不夜城。但是,纽约很晚了,单独出去是非常危险的。广州的夜晚相对来说要好很多。

我当时对这种自然现象并不懂,也无法去深究,也无法查到图书馆里会有这方面的一些论陷。但是纽约震荡了我的心,触动了心底那根最敏锐的神经,我觉得曼哈顿河流的两种颜色交汇很像自己,总是有一些矛盾的纠缠,这是不是量子纠缠,我不知道。反正这条河彰显了我的内心。

大都会博物馆、百老汇、梅西百货以及中央公园啊,都是我当年最爱去的地方!现在回想起来啊,像是一场场美丽的梦!不过,这些梦也逐渐理清了我选择的脉络。我从哪里来的?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哪一年?什么时候决定我去往另一个方向的?现在看啊,一切都在冥冥之中早已安排好了!是潜意识带着我走向了更广阔的人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