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实”的硬汉形象——悬殊的对决和重压下的优雅

《老人与海》的选文部分读下来字字朴实,却暗藏深意。

圣地亚哥以精湛的渔猎经验直面相继来犯的鲨鱼,虽寡不敌众但未曾妥协,冷静地做足对抗准备,表现为永不言败的硬汉形象。然而,这样的解读虽然正确但不够深刻。只有全面还原老人当时的真实处境,才能看到这副铁骨的更多内涵。

1.简陋至极的工具

圣地亚哥选择远赴深海捕鱼,意在通过捕获大鱼捍卫自己作为渔夫的尊严并回应一些质疑。可以说,这样的渔具准备与他捕获大鱼的目标和鲨鱼这般对手是不一致的。五个回合的搏斗中,他使用的所有工具不过是渔叉、绳子、绑了刀子的船桨、短棍和舵柄。其中,绑在船桨上的刀子是老人用于分割小鱼的餐具,不是为对付鲨鱼这等大鱼而设计的专业工具;短棍是从断桨上锯下来的约2.5英寸(75㎝)的桨柄,短到只能用一只手握住才方便发力。可以说,除了渔船本身的部件外,老人可用的工具只有渔叉和为数不多的绳子。这于频繁来犯且体型庞大的鲨鱼而言几乎相当于赤膊上阵,但凭借它们,老人先后打死一条灰鲭鲨和两条加拉诺鲨,击退鲨鱼若干。简陋的工具和周旋的难度使老人的形象更加真实而悲壮。 

2.远超负荷的双手

圣地亚哥从第一天清晨出海,到中午时候钓到大马林鱼,再到第三天上午经过艰难鏖战将之制服,此时的老人已经经过了三天两夜的艰辛搏斗,体力消极大,这中间几乎没有过休息且勉强果腹。随后,选文部分又以精准的时间呈现了鲨鱼的密集来犯,一个小时后,航行了两个钟头,接着,直到太阳快落下之前,到了半夜。也即,串起这条完整的时间线,能更深刻地感受老人那漫长、孤独且耗尽体力的挣扎,这是普通人无法承受的。作者持续用一个细节来表现老人与意志和极限的对抗,那就是他那双不堪和不屈的手。梳理如下:

(1)老人把双手浸在海水里,尽量保持头脑清醒。(1段)

(2)他使出全身力气,用鲜血模糊的双手把鱼叉结结实实地刺了进去。(6段)

(3)你以为我这两只受伤的手跟得了骨刺一样麻烦?我没法搞明白。(14段)(以上属第一回合)

(4)(老人)拿起绑上了刀子的船桨,尽量轻地举起来,因为双手疼得不听使唤了。接着,他张开手,轻轻地握住船桨,双手松弛下来。他又紧紧地攥起手,让它们忍着疼痛不畏惧……(33段)

(5)他刺中的只是鱼身,鱼皮生硬,刀子几乎戳不进去。这下子震得他的双手和肩膀生疼。(36段)

(6)小船行进的时候,他把双手浸在海水里。(44段)

(7)还是歇息歇息,让手好起来……和水里的鱼腥味比起来,我手上的根本不算什么。再说,手也不怎么流血了。手割破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出点儿血也许能让左手不再抽筋。(46段)(以上属第二回合)

(8)他又把双手浸在水里。(52段)(属第三回合)

(9)他把双手合在一起,手掌相互摩挲着。这双手没有死,只要一张一合,就能感觉到活生生的疼痛。(72段)

(10)我能拿什么来买(运气)呢?他问自己。用一支搞丢了的鱼叉、一把折断的刀子,还有一双损坏的手能买来吗?(77段)(以上属第四回合)

(11)他脸朝下扒在报纸上,胳膊伸直,掌心朝上。(97段)(属第五回合)

在制服大马林鱼的过程中,老人的手已经疲惫至反复抽筋,所以在接下来的五个回合的搏斗中,老人是用这样的双手在战斗。作为最重要的工具和武器,老人需要反复把这双手浸在海水中以缓解抽筋导致的不适。在随后的搏斗中,这双手受伤流血疼痛不已,直至回到棚屋才得以歇息。

简陋至极的工具,身体的极度不适,远胜于己的对手。这三重困境中的任何一个对普通人来说都足够成为可以放弃的理由,但老人全都扛了起来,无不体现着“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