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拜读张寒寺先生的《猫饭奇妙物语》,里面有篇文章叫《寒山施雨夜》,读完感触良多。
我们终究逃不过时光,但是,在有限而未知的长短光阴中,不甘平凡又无奈平凡,不甘平庸而终归平庸,恐怕不少人。
前段时间,听武汉一位朋友说一句话,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今晨正好读到这本书,略有感触。
下文,引用张先生原文,同时,引入鄙人的观点,用括号标明。
九月初一,大雨,一年前往京城赴考的张公子便在这日又借宿到山中的寺庙里。
这寺庙与别处寺庙大有不同,旁人看来颇为怪异,怪就怪在一庙上下,十多个和尚,个个都戴面具(人生中大抵如此,面具不一而已),从未以真相示人,好事者言“佛曰无相”,和尚们也只摇手不应。
和尚们与张公子也算有点旧缘,虽谈不上至交,但佛门中人,不计深浅,故都与他无甚隔阂,打个佛语,说个笑话,倒也有趣。
盖在这一来二去之间,和尚们听闻了张公子落榜之事,他虽自言卷中珠玑、殿前流利,然则终究未能入考官法眼,别说登科,怕是连名字都没被皇帝扫过一眼,更遑论天子门生,只是如梦中呓语,徒惹人笑罢了。(漠视规则和秩序,活在自我沉醉中)
和尚们见他说得凄凉,便不忍细问,只言来日方长,他年得步蟾宫,天下扬名,亦未可知。(未来,未知而来,凡事期待看似遥不可及其实转眼之间的将来,又该如何导演现在?毕竟,人生没有彩排,看似自己演戏给别人看,其实谁又在意太多?虽说笑骂由人,但是个中甘苦,冷暖自知,如此而已)
张公子大笑,说诸位师父有所不知,家中老父年岁见长,与学生有约在先,倘使这年榜上无名,自当归乡接手家中生意,好让长辈安心。
和尚们点头道,子承父业,却也应当。
张公子站起身来,朝殿上佛像一瞥,道,师父们自顾安然,岂不怜学生身陷铜臭的苦处。
和尚们顿时哑然。
张公子又道,商贾之家,必有奸猾,学生苦研圣贤,久读经书,便是要除掉生来的狡诈薄情,如今功亏一篑,岂不无胜悲惶?说到此节,张公子一时情难自抑,洒下泪来。
和尚中年齿最长的那位,法号“无藏”,他的面具也最淡雅,几无颜色,这许多年来,他一向代行方丈之职,开口道,张施主一心向学,此心若诚,在何处不是为学,在何处不是崇圣?我佛法有言,佛无在庙宇,佛无在西天,佛在吾心。
张公子恨然道,师父说得倒轻巧,只怕是久居深山,不为凡事所恼,便不知凡间诸事不顺之苦。(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无藏双手合十,轻声言道,明镜自有清净之法,尘埃亦有沾染之所。
恍然之间,张公子念及“明镜本清净,何处惹尘埃”之语,心下空明,茅塞顿开,跪在无藏面前道,师父之言,醍醐灌顶,如今尘世不遇,进无寸功,退不甘愿,自当在此出家,以了凡心。(其实拿起,比放下更难,比放下更需要勇气,因为拿起,意味着新的放下,早晚而已,跟你愿意不愿意没有关系,或情愿或不愿,结果都被羲和的车轮碾碎)
是夜,秋雨更甚,水漫过膝。(叹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
无藏安顿张公子睡下后,悄然来到方丈禅房,道了声“是我”,里面才有人应了声“进来吧”。
无藏走到床前,扶床上那人坐起,道,他来了,明日便给他剃度。
床上之人也戴着面具,却是寒白如雪,不见一笔勾勒,他道,寺里已有几人?
无藏道,回方丈,算上张施主,共有十八人。
方丈慨然长叹,十八人,十八件未果之事,这张施主,今时未有及第,倦怠心神,疲弊身形,便欲无复进取,却还归罪商贾,为己开脱,真真可悲。
无藏道,此地十八人,何人不是如此,何人不是向之匆匆,去也匆匆,言之未信,行之未果,终究无疾而终。
方丈摘下面具,苍老之容,隐约可见张公子的相貌,道,老衲六十岁在此出家立庙,以悔终生无义,不学无术。哪料到,寒山每逢施雨,时空混沌,千万乱踪,不曾想我在此遇见十七个自己,个个只求凡事之果,不劳凡事之心,终致年年半途而废,一无所获。
无藏愧然不言,也摘下面具,却是一张中年张公子的脸,良久,说道,是以法号无藏,愧疚难当,无处可藏。
寺里十八个年岁各异的张公子,便是他这一生,十八件欲行未果,自毁前程之事。
世间凡人,莫不如此。
读完先生佳作,字字刺心。但凡世间悲欤,无非光阴,无非空间。无非遥想,无非执念。
由于写《销售九重天》(暂定名)的原因,近日也回顾往昔销售九年风雪晴云,或荣或枯,春秋过眼。
同样,文中的方丈,文中的无藏,文中的张公子,从青葱岁月到两鬓如霜,又有多少事,归咎在无边的因果中,归咎在时光的潮汐中?
常常叹息,假如昔日的抉择,又有怎样的今日,假如当年不弃,又是如何的转机?
我们常常去叹息自己错过选择,最终没有得到的东西。去用时光虚拟一场繁华景象,海市蜃楼却不愿清醒。
又有多少人肯去问,已经抵达的目标或者已经收获的,对于当下的意义?
选择即命运,事件即人生。
不去坚持和把握,指望殊途同归的结果,无异于看公子红妆,转眼青冢。
欲壑难填的人性,同时抱怨时光,同时用惰性和侥幸主动或被动的选择面具和道具,最后无法正视自己的过往,可不悲欤?
记得红楼梦上一句话“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谨以此文感谢武汉的朋友,感谢张先生的佳作,也警醒自己,且行且观,随处自在。
大熊 《行年杂记》
蜀中 益州
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