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与“义”


《论语》中涉及子贡的共计38章,其中6章与“义”有关。

“义”在儒家“五常”中仅次于“仁”,其分量不可低估。

“义”这个概念我们经常用到,最常见就是与“仁”连用、形成“仁义”。仁与义的关系要而言之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仁是内容、义是形式,义是实现仁这种美好道德理念的形式。

义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身份不同义的表现不同,做了和自己的身份相称的事情就是义,否则就是不义;第二,所遇到的情况不同义的表现不同,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就是义,否则就是不义。

义者宜也,就是应当去做的事。仁是要爱别人,怎么爱呢?要通过义来体现,也就是要根据身份的不同、所遇到的情况的不同来推行仁爱。既然仁是有远近亲疏的有差等的爱,那么义也应该是有先后的有条件的爱;仁是爱人,义就是由近及远、量力而行地爱人。

子贡请教两种角色(君子、友)和两种评价(文、贤),孔子的回答都以行为表现为重点。所有的行为表现都与身份或所遇到的情况关联,因而都有义与不义之分。子贡请教“乡人皆好之”和“乡人皆恶之”哪个更好?孔子认为,“乡人皆好之”未必义,“乡人皆恶之”未必就不义,“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才称得上义。子贡经常批评别人,孔子不以为然并委婉地表示了不赞成。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子贡问。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论语·宪问》


参考文献:《论语本解(修订版)》/孙钦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9月版。

权益声明:文章及图片权益均归属于“三六书屋”,转载请注明,若不慎侵权请删除或告知。言不尽意,谨致谢忱!

特别说明: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
    鹏哥有声阅读 8,582评论 0 1
  • 2017年3月31日(连续第45天总结) 今日目标完成情况: 1:博物馆331课件 100% 2:抄写概念5遍 1...
    我来学而时习之阅读 1,157评论 0 0
  • 1、热爱生活、爱笑的女人更可人; 2、创建彼此的专属昵称; 3、多用一些萝莉语言,如叠词,要抱抱… 4、使用讨厌;...
    晓韵_凹凸曼阅读 1,209评论 0 0
  • 恍惚间 提了一根哨棒在手 如同蓄积爆发的小宇宙 敢截胡那长河东流水 敢撼动地球 怀念我的一对音箱儿 接入亿万伏的闪...
    runan777阅读 2,84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