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的崛起,告诉市场其实不仅仅是可以人去找信息,也可以是信息找人。这一种模式的成功使得不少公司发现了方向,不仅仅是文字类可以分发了,图片类、短视频类,以及其各种细分领域纷纷雨后春笋冒了出来。不过一种模式的成功,带来的红利基本在人群圈完之后也就到顶了,因此也会看到一些独角兽们开始了买买买之路,一种是下挖,即买垂直领域,一种是横向扩展,就是买海外流量。
不过,他们肯定会想到,当垂直和广度都买到一定阶段,还是会遇顶,而彼时靠不断融资来买的钱并不是VC们做慈善的,必须要开始盈利了,那么反用户体验的广告就会不断涌向(当然这是在目前整体广告的素质远没有达到超级碗中场广告那种水准来说);此时,预示一个新的轮回开始,新的同质平台出现,以高体验挖客户墙脚,美团开始打车挖滴滴墙脚其实就比较类似(当然滴滴不是广告反体验,而是盈利压力倒逼着司机和乘客体验直接下降了)。如何避免,或者延后这种事情呢?目前看来三种方式:
1. 拉高用户迁移门槛,也就是说让客户尽量的把自己的付出放在自己的平台上,就和谈恋爱一样,如果你付出越多,越难以割舍。具体怎么拉高呢,有很多方式,不同app类型可能不一样,比如用的简书就让你的每天日记放在这里,无法迁移,如果只写了10篇你会离开,100篇,1000篇呢?流失率可以预见是大幅下降的。不过通用的方式,也是目前用的最熟练的方式,无外乎就是社交属性添加,社交属性包括两种一种是显示的,一种是隐式的,显示的例如分享给通讯录好友,微信好友等等,其实就是在通过好友的落户使得大家共同语言的合一导致迁移时痛感较大,这也是当年3Q大战是小马哥敢二选一的底气所在,那个社交网络实在是重资产啊;还有一种是隐式的,其实算匿名社交,更多就是利用一些公号、博主、红人等等方式吧,让你关注,文章、视频独发的签售,导致迁移时你的习惯感到不适,所以之前是今日头条吧,高价签约知乎大V才引起行业轰动。
2.提升现有内容质量,如果现有内容的糟糕程度让人愿意忍疼的话,结果还是一样,看看开心网对于社交的沉淀不可谓不深,最终还是进入历史,当然它沉没的原因不仅仅如此,但的确是一个重要原因,新鲜感褪去后,每天几句不咸不淡的状态可并不是大家难以割舍的血肉。内容质量的提升其实都知道,知易行难。最简单的方式其实就是个性化,无论用户怎么呼唤着隐私,但是其实对于如果可以完全真正切合自己需求的内容还是毫不犹豫接受的,但是推荐要讲究度,不能把人搞呕吐,比如我搜索一个商务本,你不能连续3天全屏不断轰炸,我买完之后还在断断续续好像要获得垂青的推送。除了度可以用简单策略控制以外,个性化才是最难的,即真正的认知背后虚拟的客户,其实就是数据的丰富度和合理的用户分群方式(市面上现在有不少这种统计分析工具了,用于助力精细化运营),所以我们其实可以知道今日头条必然买了京东的数据,至于其他的有没有买我不知道,估计肯定有,用于使得个体丰满起来。
3.持续进行拉新,红利虽然到顶,但是仅限于对于现有群体到顶,但是新的用户会源源不断进入这个市场。拉新这个不是一句半句可以说清楚的,内容过硬是基本条件,更多就是运营方式了,我不是特别了解了,其实年前的撒币就是一种特别棒的方式,估计后续也会有各种各样新的运营方式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