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能用一篇文章讲完一个故事?用一夜回忆出两个月?
我还是要讲。
故事的可能性诞生于三月,四月是煎熬的等待,五月我最快地拿到邀请函、买机票、拿签证,直到所有票据安安静静被集合在文件袋里时,悬了一个多月的心终于落地——我知道这个暑假,又有一场世界的未知等着我了。
但这次,我不曾想过这未知会如此有趣和意外。
去俄罗斯之前,顺路在伊斯坦布尔待了一个星期,本想不急不慢地放松心情与更新环境,却正好遇上军事政变,那晚我离塔克西广场200米,整整一夜躲在桌子底下听着战斗机、枪火与炮弹声。开头就这么被打乱,飞往圣彼得堡的飞机从告别成了一次逃离:如何满心忐忑坐着最早一班地铁溜出市区,神经绷紧地check-in、boarding, 在飞机上那两个小时都不安万分,想着“不要再出幺蛾子了”“赶紧落地”。
直到即将着陆那一刻,我透过窗看到一片北纬60度的绿原,白蒙蒙的云雾笼罩着,突然心平复下来了——啊,这就是圣彼得堡的郊外,这就是俄罗斯,冬天,阴雨,真好,一切都正式开始了!
而两个月后,那片被白雾罩着的绿野,我坐在回国的飞机上,透过窗户又一次地、也许是最后一次地鸟瞰着它,记起第一次看到它的心情,难过不已,才突然意识到,一切都结束了。
开始和结束中间的六个星期,却不止一条线那么简单。
团队由来自十四个国家的人组成,见面的第一天,我想着“我脸盲症怎么可能记得清这么多人的名字”。而现在,他们每一个的脸、笑声、说话的样子,都在我脑子里一下一下地回放。
我们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占满一节地铁车厢,去公园,去波罗的海的岸边,去博物馆,去游乐园。采访路人;组队站街持牌发传单,撕了一整条涅瓦大街的应召女小广告;排练话剧;在摄影棚里叠成一个系统;半夜暴走圣彼得堡,一家一家串酒吧;在艺术区做Presentation;过山车尖叫到缺氧;雄赳赳组团吃中国菜印度菜埃及菜;雨中男生搂一起走在前面,淋雨唱着歌,把伞让给女生……
每一句话于我,都是一个长故事。我渴望描绘出每一个细节,让所有人明白,最终还是按下退格键——这些故事,只是我的,沉甸甸而珍贵。阳光下的Спасская地铁站,坚果售货亭每次去买我永远只说四个单词“Это, Два сто, спасибо!(这个,两百克,谢谢!)” ;阴沉沉天气,躲雨吃着香喷喷布林饼,配着柠檬薄荷红茶,低落的心情被拾掇起来,餐刀切开饼皮,流出芝士蘑菇酱;夜晚无人的草地,和埃及小哥严肃地边谈人生,边踱步路过月光下的滴血大教堂;街边的啤酒瓶,小河边有一段地是野鸽子们的大本营,它们肥胖又傲慢;面包店放着Paul Anka的“Diana”,浓浓的巧克力味和融化的奶酪香气;雨后走路去家后面的超市,吃了无数个黄桃,无数桶酸奶,橙色口味最好吃;跑步绕住的那个社区一圈是2公里,满头大汗路过马林斯基剧院,人们穿着晚装走出来。
对,这个夏天,不只是一个项目,它是我一段完整的生活。
我用整整六个星期去感受一个城市,最后写出一句话“阳光下一切看起来是假欧洲,角落和阴天露出苏联的影子”。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文化中心,欧洲第四大城市,东正色彩的俄罗斯、苏联、欧洲,三者被奇异地结合在一起,让整个城市显得抽象,而它又是如此宏大。宏大给予真实,却稀释细节,所以它变得如此模糊,成了几张标志性街拍和抽象地图的组合。
直到走的那天,我都没能抓住它的全貌。而今,一切慢慢沉淀下来,这个城市越来越清晰,也越陌生。但闭上眼,不变的、挥之不去的,是那片绿野。
本来是安排最后留一个星期在莫斯科,却在出发前夕被抢了手机,一切戛然而止,未来得及好好看莫斯科,未来得及买好所有手信,也来不及整理心情、记忆,只能改了机票,唐突地划上句号。像一个呼应成功的伏笔,匆匆又匆匆。所有话没来得及酝酿好说出,告别就来了。
但我知道,我会再回去。
夏天或者冬天,“圣彼得堡,我来了。”,绿色与白色映入眼帘。
——写于2016.09.15,凌晨03:11
“Hayatımın en mutlu anıymış, bilmiyordum."
"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只是当时我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