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很老的片,讲的是一个疑似精神病患者或者说被世人当成精神病患者的男子可以有某种回到过去改变过去的能力,然而每当他改变一个事情发生的通道,接下来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很有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人生。蝴蝶效应想告诉我们什么?看完两部之后觉得可能阐述了个“顺应”的道理。无论你在过去的时间空间里做出多么改变现状的事,都会带来一些难以预计的结果,或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才是真理。
很多人喜欢提及“想当年我要是…”听到这种言论都比较嗤之以鼻。loser畅谈过去之神勇,winner直面未知之人生。如果有那么多早知道,每个人的人生也不过是安排好了的表演,而不是完全个性化的精彩体验。
哪些时候最容易产生蝴蝶效应?好像有几个特别重要的环节:上大学、找工作、结婚。
上大学选对了专业,自己感兴趣学着有精神,毕业了找工作专业知识强,还能把所学用于工作,所谓专业对口;上了班学有所用,可以更加精进滴琢磨专业领域内再深一步的知识,更快获得能力上的提升。还有些人觉得大学四年根本什么都没学到,那只能说是因人而异,读大学就好像吃自助餐,有的人能吃回成本又有完美的体验,但就是有人自己没胃口浪费餐券。面试的时候问很多孩子,你们专业谁选的?说自己选的都带着傲娇小自信,说爸妈选的都是小尴尬各种挣扎溢于言表。选专业是学生年代第一次自主决定,但很多人却把选择权交给了别人。
第二步是找工作。有了喜欢的专业,有了工作的方向,于是很多大学生在大学就做了相关专业能够就业的各领域兼职,用来测试自己到底更适合哪种职业类型。最怕毕业了完全没方向的类型,她们一脸茫然滴告诉你:“我家人说…我男朋友说…”OK,第二个重要的人生决定,爸妈给花钱办单位,爸妈给决定做什么职业…第二步又不用自己思考…
前两步好像都解决了,结婚这件事儿就特别容易出分歧。尤其是一些女孩子,会说“别的我什么都听你的了,嫁给谁总是我说了算吧?”,于是很多女孩子在这件事上第一次承担人生决策权,由于毫无经验,搞砸的概率必然较大。离婚率高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太多试错的经验,没有太多自己做主的经验,但我们却在最该清晰思考的重大决策问题上任性了一把。工作可以换,可是婚就不能随便离,做主是需要练习的能力,剥夺孩子自我选择权的家长,到最后感叹的往往都是“只有这一次没听我的…你看…结果就这样了”
三大人生拐点,你的选择能打多少分?那天我发了一条妈妈无法为孩子的教育选择做主、爸爸干预的微信,Emma在下面留言,她说自己曾经咨询过这样一位妈妈,这个妈妈在被爸爸否定教育选择之后哭了,哭完说:“几年前,我在自己人生选择上做错了决定,于是我现在就要不断地为当时错误的选择负责。”。听着很心酸,但我们何尝不是在不同时期怀疑过自己的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呢?
我在想,或许给孩子一个会思考的脑袋,比给他铺垫好安全无障碍的人生靠谱很多。独立思考,脑袋越用越灵,让每个人,能为自己的每一个重大人生转折点做主,让每个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