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新手不知道的创作秘籍:用「假成功」和「假失败」拿捏读者!

大家好,这里是曲奇。这个视频是2024年七月份的限时作业。

关于伪胜利和伪失败。

当时我在跟白发渔樵聊《救猫咪》,关于电影剧本和时拍表,就聊到这个事了。

这个概念稍微比较抽象。它的大致意思是一个事情的成功或失败有个表面原因,有个深层原因。如果你满足了表面原因,没有满足深层原因,就会伪成功。就是表面上看起来很成功,但最终会导致失败的。只有深层原因满足了,才会真正的成功。当然伪失败就是反过来,如果满足了深层原因,但是表面原因还没有改变,就会伪失败。看起来失败了,但其实最后会成功。

比如说《我不是药神》里面,主角以为自己要的是钱,有钱就成功了。所以他把药的代理卖出去,赚了一堆钱,自己开厂时就是伪成功。

但是这导致一起卖过药的吕受益无药可吃,自杀身亡。他才意识到自己要的肯定不只是钱。然后从伪成功走向真正的成功(成为一个可敬的人)

我觉得《救猫咪》这本书讲的内容太过电影剧本,在标准的剧本节拍表里面,伪胜利和伪失败都在一部电影的中点上。也就是最中间。其实某个方面来说,是把故事人为的分为了相互照应的两个故事,会让整个大故事更好写一些。

因为《我不是药神》以节拍表来说非常标准。所以我们谈救猫咪的时候总是谈到它。

除了《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之外。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小短文。比如姐妹/闺蜜通过系统换走了我的智商/知识。但是我凭自己的努力重新学习考上了好学校。

那么智商/知识被换走的那一刻就是伪失败。因为别人以为有了成绩,有了分数就能成功。但系统换来暂时的分数并不可靠,背后的努力和上进才是成功的深层原因。

这个概念很抽象。但是作为结构篇思考是很必要的。因为一般主线事件定好之后,从开头到结尾还需要填充一些事件来保证波澜起伏。总不能主角就一路成功,没有波折就从开头到了结尾。

所以如果没有填充的思路,增加伪成功或伪失败就是非常好的选择。这个技巧可能不好掌握。但是实用性还蛮高的(而且看起来会非常高级),有种回环的效果。让结构特别有整体感。非常推荐需要完善结构技巧的小伙伴们。可以尽量在不同长度的篇幅中,都试一试。

因为是结构的技巧,所以出成一个月的限时作业,还是会有点困难。会导致有些小伙伴就直接写成故事梗概了。当然这没有任何问题,结构的作业写成故事梗概是更好的方法。当然如果在很短的事件里面就使用这样的技巧,会练习得更加充分一点。

下面来聊一下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是伪胜利和伪失败很容易被写成是逃过一劫或者短期受挫。就是有小伙伴写自己犯了错误,以为老板没发现,最后还是被抓出来。这种幅度就有点太小了,胜利和失败应该是比较彻底的,如果故事到这就完结了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能把整个故事说通了的。如果一分为二的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主角犯了错误,没被老板发现,这第一个故事就太无趣了一点。所以设计伪胜利和伪失败的时候,应该设计得更完整一点。

其次就是有时候会有硬造波折的感觉。如果主角一开始采取的行为,看起来注定要失败。比如一个女孩子要减肥,她拼命吃减肥药。这种大家一开就觉得对身体不好,肯定成功不了的方法。即使到了伪胜利,读者也只是觉得她在自讨苦吃,作者在故弄玄虚。这样硬凹出来的伪胜利和伪失败,过于刻意,设计感太重了,会让读者出戏。所以重点在于第一个故事中,主角的行为也要合理。不能硬做一些看着就会失败的事。

然后本月的作业有一个我非常惊喜的设计。

写一个女子为了骗保险金要跳楼。警察张鹏去救人的时候,一开始抓到了她的手。这是伪胜利,因为女子是故意寻死的。

后面警察发现真相,对症下药,激发了女子的求生意愿,让女子放弃寻死。才算是真正的胜利。

这个设计我觉得非常符合题目。而且原文段的设计更强,是从三个角度三个角色都有伪胜利和伪失败。非常非常厉害。

感觉这个小伙伴的逻辑肯定非常好,很佩服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