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女儿推荐我看了一部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看似是几个孩子的留学生活,实则是在讲几个孩子背后的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现在孩子们出国留学已经不是稀罕事,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很小的年纪就成为了“小留学生”。家长们打着“都是为你好”的旗帜,理直气壮的为孩子们安排好他们认为的“完美”外部条件,同时要求孩子们学习好,生活好。
殊不知,孩子们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时很敏感的。有时候,他们不知该如何表达内心的恐惧和无助;有时候,他们不知道和谁倾诉自己的寂寞和困惑。更何况是在异国他乡,没有可以信任的朋友时,孩子们究竟该怎么办呢?
其实,这些问题在贾老师课堂上均有讲过。“青春期的六个决定”,“自我管理和高效学习”,“多维训练”等,以及留学生助教团队的海外学习经历分享,都给准备留学的孩子们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帮助。
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孩子自身是否充分做好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否离开父母就会如脱缰野马收不住缰绳?是否具备辨别是非,保持做人做事底线的能力?是否能快速融入当地学校的环境,跟上学习节奏,保持平和的情绪,自信面对留学生活?……
这些问题看似复杂,父母难以掌控。但其本质是现在有太多的孩子们心里上还未断奶,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玻璃心严重。
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只是因为独生子女吗?我觉得是父母包办太多!
《不管教的勇气》我听过很多次了,每一次听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书的主旨是对待孩子“不批评,也不表扬。”给他们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们自己做决定。
这个做起来真的很难,仅仅是用描述事实的方式和孩子们好好说话我就反复练习了很多次,真的很难做到不带有父母建议的成分去说话。
从放手让她自己收书包,整理房间,自己坐地铁去上课,到自己安排和朋友逛街玩耍的,所有的这些都只是开始,她还是会面对不知名的小虫子时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鱼缸里的死鱼,不懂得如何安排做作业和洗内衣的时间更合理……
这些事情以前都是我在帮她做,现在让她自己做,即使做错了,也知道错在哪里,如何纠错。孩子终究是要自己长大的,给她时间和空间,学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