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业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机关、社区和农村等领域党建,一直以来较为薄弱。加强和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则至为重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五强五促”行动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通过选优配强、教育培训、激励保障三项举措,有力加强了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加大非公企业内部的选拔和拓展力度。组织部门要协同非公企业加大党务工作者的选配力度,把那些政治素质好、组织活动能力强、懂生产经营管理、善于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员选拔到党务工作者岗位上来。一是畅通组织推荐企业选择的双向机制。如企业内部暂无合适人选,可采取组织人才推荐、企业“双向选择”的办法,由组织部门出面,根据企业对党务工作者性别、文化、特长等方面的要求,可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中选聘,可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中委派兼任,也可从属地社区(村)政治素质较高的党员干部中委派兼任。二是选派党建指导员全面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要注重从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派党性强、素质好、作风正、熟悉党务工作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党员到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党建工作指导员主要是协助企业建立健全党组织,宣传党的有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发挥个人优点和所在单位资源优势,指导帮助企业党组织理清思路、转变理念,发挥实质作用。
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激励保障机制。一是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加大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投入力度,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加大财政支持和党费返还力度,通过党费节余、财政补助、企业自筹、社会赞助等方式,为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有效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二是要建立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在物质方面,要实行各类补贴,保障经济待遇。积极推行岗位津贴、退休补助等制度,规定党务工作者在企业享受相应管理人员待遇,鼓励非公企业为党务工作者设立专门的党务岗位工资或补助。在精神方面,要主动关心、支持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开展党的工作,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做好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地方部门在评先选优,安排社会职务,推荐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工作中涉及到非公企业业主时,要主动听取和征求党务工作者的意见。在政治地位上,要提高政治地位,扩大社会影响。注意培养和发现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并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不断激发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的政治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对业绩突出、特别优秀的党务工作者,优先推荐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并为他们进入企业决策层创造有利条件。
加大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职业化培训。 一要把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培训纳入党员干部培训规划,与各类干部培训实行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定期进行对党务工作者的培训,鼓励党务工作者向职业化发展。二要通过培训使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熟悉党务工作基本知识,了解党的工作任务、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掌握非公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知识。三要坚持从企业发展和党的建设以及广大党务工作者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安排培训内容。四要丰富培训方式,通过集中授课、参观考察、经验交流、上门指导等多种形式,着力提升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