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书前的絮絮叨叨
看书还是喜欢纸质书阅读;还是喜欢在书店,在图书馆或者咖啡馆,有一群陌生人一起,互不干扰的人群反而让自己更能投入其中。
还是选择去自己熟悉的书店,拿了咖啡,椰青和美式的碰撞,是有点清甜的苦,再加上点冰,是夏天提神的绝配。直奔二楼自己喜欢的书籍区域,选了这本还是蛮有名的《拆掉思维里的墙》。逛了两圈没找到合适的位置,虽是工作日,但是属于暑假期,人比自己想象中的多也不奇怪,最后找到了藏在书店深处的一把书椅,总算有落脚之处。
有段时间没好好看书了,又到午休时间,翻看没一会就打起了盹,倒是让自己静静眯了一会,恍恍惚惚的人声人影,然后醒来,有劲看书了。
书书厚厚的一本,有九个章节。今天下午看完第一章,想着看完一章记录一章,就怕过了些时间就不再记得了,虽然不是金鱼的七秒记忆,但是要记得多一些,还是选择趁现在。想做什么事,都趁现在吧。趁此小文,也刷一波鸡汤。
2、第一章分享
a、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会觉得这本书有意思,想要记录,是因为本身自我的价值观与书中的传达的内容是共鸣的,不然如何看得下去。
自己很少去探寻什么是有意义的,因为这个命题在自己看来有些哲学化,大而空,是需要一定的思想境界。而身为普通人,认真过好普通人的生活已然就是意义,或者说存在本身就是意义,或者说世上本无意义,一切看自我定义。不过,以前倒是没有把有意思和有意义联合起来看或对比。
如果自己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很有意思,那不就足够了。那怎么让自己过得有意思?我想就是做自己想做的,能做的,特别要立足于当下的微小。书中提及的微小真真是出乎自己的意料,有意思,很值得分享。书中分享的微小计划是美国的斯蒂芬制订了一个计划:运动计划-每天1个俯卧撑;读书计划-每天读2页书;写作计划-每天写50字。不可思议,这是计划?神奇的是,在两年后练出了理想的体格,写出了比过去多4倍多文章,读书量少过去多10倍。
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计划真的是有效计划: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自己的感受的是,一是自己太小看微小的力量,在之前的认知中这个目标制订出来都有种你是在跟自己开玩笑么的莫名羞耻感,然而正是忽略,而不曾感受到它的力量;这也是拆掉自己思维中的第一堵墙了吧?二是自己忽视了坚持的力量,这个微不足道的计划能让人讶异,关键是两年的坚持与积累。但是现在的我们太多时候太着急了,急于求成,所以等不及这样长久的坚持,所以很多时候根本看不到两年后的甜美果实,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在中途放弃。
昨天刚好去听了个关于《科学营销》的内容分享,关于品牌的落实方式之一就是反复提到小赛道,一定是从小到大的积累,跟以上书中看到的内容很相似。其中有个关于营销的切实操作是,整理好自己的办公桌,自己的办公一角都是个人或企业营销的一部分。
总结起来就是量变的积累才能质变。而这句话曾经只当是以前政治考试内容之一,现在想来总结得妙啊。
微小计划,自己可以学习起来了!天知道,按照这个微小计划,今天的自己有多么多么棒!看了61页的书!记录了超2500字的文!
b、找到热爱的领域,做极限运动员
顶级运动员:从小就练,心思单纯,对冒险发狂。
之所以承认也自嘲自己是认真生活的普通人,是因为有真的热爱生活的痕迹,但是却未曾真的能达到心思单纯的境地,可以真的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不敢对冒险发狂,甚至是惧怕冒险,当然这个时候需要给自己鼓个掌了,这次就是自己勇于冒险踏出的第一步,去尝试了自己不太敢想却渴望的事情,裸辞算是其中一个!
不过要说真正的冒险发狂那当属书中举例的美团创始人王兴,这个“九败一胜”的传奇人物,还不会编程呢,就敢中断学业创业;普通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就是心思单纯,就是敢全情投入!
做一个不顾后果的冒险狂很多普通人也许咬咬牙也可以,但是最难得的是隐藏在做一个冒险狂后的动作:全情投入!这四个大字真的需要划重点!而且是长期地、不计成本地尝试。实在太热爱,所以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不求自己成为一个卓越的人,但是想要成为优秀的、自己理想中的自己,山就在那里,我想一步一步爬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