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昨天(7月6日)新近上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票房破7亿,登顶内地单日票房冠军,豆瓣评分9.0,猫眼评分9.7,引起热烈关注和讨论。
出电影院的时候,还没抹完眼边的泪痕,旁边两位女生就争辩了起来
“这药研发投入那么多,人家定价是合理的!”
“合着穷人得病要么穷死要么病死呗”
“徐峥那药贩子虽然违法,但救了多少人命啊”
……
其实,很早就知道“陆勇案”的新闻,但那时的讨论大都感觉隔着一层,所隔着的就是两个字:真实。而这,正是《药神》展示给我们的,血淋淋的真实。如片名所说的,它不是神,但它是一味药,直白而生猛。
2002年,34岁的陆勇(电影中角色程勇的原型)被检查出“慢粒白血病”。得这种病既是不幸也是幸运,幸运的是这是一种“慢性病”有种叫“格列卫”的特效药能维持病情稳定,而不幸的是高效带来高价,格列卫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盒的单价都是23500元。“吞下每一片药,都是在吞钱。”
这种药不是普通病人能负担得起的,而一些“仿制药”开始进入陆勇和其他病人的视线。其中有一种印度仿制“格列卫”一盒最低只要200元,药性与正版“格列卫“相似度99.9%。但是由于专利权的原因,这种仿制药在中国是不允许的,病人购买这种药是处在违法边缘的。经过自己的肉身测试,陆勇开始为自己和病友从印度药商购买这种仿制“格列卫”。但陆勇也因此遭遇一场牢狱之灾。沅江市检察院以妨碍信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对陆勇提起公诉。随后经由媒体曝光,“假药还是救命药“的争论引起广泛关注。而被陆勇帮助过的病友也联名写信声明:仿制药是有效的,陆勇从未从代购仿制药中牟利。最终,陆勇获释,有些人把他称作”药侠“。
但对于慢粒白血病中层层困境,并不是一个“药侠”能解决的。好在,2014年格列卫在中国的专利保护权到期,国产仿制药开始上市,而格列卫也逐步被纳入医保系中。
《我不是药神》正讲述了一个关于真药与假药的故事,说它是一味药,是因为还有许多相似的故事在这片土地发生着,除了慢粒白血病,还有多少病人在疾病与金钱中艰难挣扎?
“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
电影所论的生存与毁灭,疾病与金钱,人性与制度等,正是我们每个人都随时可能遭遇的生命难题。
电影中的程勇(徐峥饰)正是以陆勇为原型,但也有许多改动加工。正当中年的他遭遇一连串“危机“,老婆因家暴与他离婚,并要把孩子带出国,父亲患重病躺医院等钱救命,自己只有一个无人光顾的印度神油店,还一直被房东催着要房租……
这时,饱受慢粒白血病折磨的吕受益(王传君饰)找上了他,掏出所有的家底,希望程勇能从印度“走私“一种低价仿制药。为金钱和家人苦恼着的程勇为巨大利润所吸引,最终答应这笔生意。他无意做什么”药神“,他只是商人。为了把药卖出去,他和吕受益又找了几个病人搭伙卖药,酒店里的脱衣舞娘、病友们的神父、屠宰场的非主流青年,他们都同样被慢粒白血病折磨、榨干。
随后,程勇带着几人开始疯狂捞钱,病人们也把他看作“救世主“。但大规模的卖药引起假药贩子、警察、正规药物公司的注意,各方力量都参与博弈、追逐。程勇害怕了,收手了,把仿制药代理权卖给了假药贩子,仿制药的价格也被疯狂抬高。这边程勇金盆洗手,和病人们分道扬镳,开了家工厂继续赚钱。而另一边的吕受益却吃不起高价仿制药,病情恶化,结束了年轻生命。吕受益的死刺激了程勇,看着被疾病和金钱压榨的病人们,他决定重新踏上“走私假药”之旅……
电影最后,真假药贩子都得到法律的公正审判,假药贩子张长林被抓了,程勇被判有期徒刑5年。从他个人来看,在这场生命、法律、金钱的博弈中,“药神“失败了。但程勇却从一个奸商,蜕变成病人心中的英雄。在程勇失败的那一刻,他完成了对自己心灵的救赎。
好在,电影传递了希望,2014年格列卫在中国的专利保护权到期,国产仿制药开始上市,而格列卫也逐步被纳入医保系中。这种种改变背后,也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像程勇这样平凡人的努力和付出。
从观众们脸上的泪水,以及公众的热切讨论,我知道这部电影的意义已经达到。它不是什么神,却是货真价实的一味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