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方法对了头,学习有劲头

最近高考成绩出炉,远在外地的外甥查到分数后兴奋地给我打电话,说英语考了100分,比之前进步了28分,这下考本科稳了。我一听,由衷地为他高兴:“太好了!看来这个英语提分课程确实有效,40课时就提升了近30分,如果早点开始,说不定还能再提20分呢!”外甥连连赞同。 

这个转变,要从今年正月初四说起。当时外甥一家来我家做客,聊到学习时,他苦恼地说自己英语只能考70来分,听力几乎零分。我一听就明白了问题所在:“是不是词汇量不够?”他点头承认:“对,听力根本听不懂。”我赶紧咨询了一位做英语教育的朋友,他推荐了一个线上一对一提分课程。 

在试课中,老师先测试了外甥的英语水平,发现他高三了词汇量却还停留在初中阶段。随后,老师用快速记忆法带他40分钟学了45个单词,当堂检测掌握率100%。接着三天进行抗遗忘复习,正确率依然保持满分。外甥惊喜不已:“这方法太神奇了,不用死记硬背,单词记得又快又牢!”他立刻让妈妈报了20节课。 

高三时间紧张,外甥只能每晚利用放学后的一小时训练和复习。这个课程采用的科学记忆方法和游戏升级方式,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老师还特别善于调动他的积极性——答错了会耐心鼓励,做对了及时表扬,让他学得既有安全感又有成就感。20节课后,他明显感觉做题顺畅了,听力也进步不少,于是又续了20节。这次老师调整了节奏,单词、语法、阅读循环教学,确保学以致用。高考结束后,他自信地告诉我:“英语答得最顺,估计100分左右。”成绩公布,果然如此。 

40节课提升28分,看似不可思议,却恰恰证明了正确方法和科学引导的重要性。

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很多学生不爱学习,往往是因为没有激发出对学科的兴趣,没有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外甥原本对英语毫无信心,但课程让他明白——词汇量上去了,听力自然能懂;语法掌握了,阅读就能流畅。当学习与实际问题挂钩,兴趣自然被激发。老师没有机械灌输,而是让他看到进步,尝到甜头,从而越学越想学。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就是教兴趣,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学了能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时候能用到这些知识?好奇心和求知欲永远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第二,方法决定效率。死记硬背只会消磨耐心,而科学方法能让学习事半功倍。外甥之前词汇量低,是因为记忆方式不对。课程采用的“快速记忆+抗遗忘复习”系统,让他短时间内突破瓶颈,并形成长期记忆。再加上“单词-语法-阅读”的循环训练,知识不再是零散的碎片,而是相互支撑的体系。科学方法是跨越学习障碍的桥梁,是通往成功的正确路径,正所谓方法对了头,学习有劲力头。

第三,教师的赏识引导至关重要。好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动力的点燃者。老师没有一味填鸭,而是先精准诊断问题,再量身定制方案。更重要的是,她始终给予正向反馈——鼓励尝试、肯定进步,让外甥从“害怕犯错”变成“敢于挑战”。这种教学方式,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反观当下教育现状,太多孩子困在"学不会-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中。这个案例启示我们,破解学习困境需要双轮驱动:一方面要通过揭示知识的内在魅力唤醒求知本能,另一方面要提供符合认知规律的阶梯式路径。当教育者能像园丁了解植物习性那样把握每个学习者的特点,当教学方法能像精准医疗那样对症下药,我们就能让更多孩子体验"开窍"的喜悦。外甥的28分飞跃不仅是个体突破,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教育最本真的模样——它不是知识的机械传输,而是生命的智慧点燃。教育的本质,就是创造适合的教育,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2025年7月1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