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越辩越明”,这句谚语意指真理不怕辩驳,越辩论越明白清楚。这句话或许也时常被我们挂在嘴上,习以为常了。
可是,“真理”真的是“越辩越明”吗?
喜欢看奇葩说的朋友可能会深有感触,一个原本已经是深入人心的观点,进过两方辩手的互相辩论之后,你的常识观点可能就被颠覆掉了。可是,当你细细琢磨这个被颠覆掉的观点时,可能又会回归到之前的观点。为什么,因为在辩论当中,辩手们运用了不同的手段,将问题转换掉、或者误导你,让你的思维跟着他的节奏在走,最终影响着你的判断。这样的“辩”只是一种“诡辩”,如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探寻“真理”,那或许只会离“真理”越来越远。
少文老师在他的微博中曾经转过黄执中的一句话——“真理越辩越明,其实是真理越辩越明”。
初看这句话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句废话。第二个感觉,少文老师、黄执中都比我厉害,这句话不应该是废话。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句话不是废话,我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才合适呢?
在百度里搜了一下“真理”这个词,显示出来的相关结果约100,000,000个。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在百度汉语中,“真理”有两种解释:1、最纯真的道理。佛教徒多用以指佛法。2、哲学名词。指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在百度百科中,将“真理”的性质归为哲学概念,释义为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特点是永恒不变。
在我所学到的知识中,“真理”其实还可分为“认知之真”与“信仰之真”。认知之真指人们的认识符合客观规律;信仰之真则指人们坚信某一理论是正确的。
“辩”可以指辩论,还可以是探讨、讨论。辩论是有立场的,不是你对就是我对,体现出来的更多是一种二元对立的争论。探讨、讨论体现出来的更多是无立场的一种寻求共识的过程。
“明”可以有明白明了、显露两重理解。
所以“越辩越明”,也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指通过辩论的方式,让原本立场不同的人明白自己的观点、接受自己的观点;另一种则是通过探讨、讨论的方式来达成更多的共识,从而让客观规律呈现出来的更多。
理解到这一层时,我认识到了真理并非是越辩越明的,因为在辩论中“胜者并不为真”。当“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时,意味着再那时的“辩”中,胜利方其实掌握的并非是“真理”。正如古人相信“天圆地方”、“地心说”一样,尽管这不符合后来被证实的客观实情,但在那个时候就是你越“辩”只能证明你是个“异端”。
再往深一层,人的认识水平受社会实践能力所达到的程度所制约,人只能是这个时代中的人,所有的想法也带有时代的标记。而真理内容是客观的,不管人们“辩”还是“不辩”,都不影响它的存在。我们对“真理”的认识突破更多是源自于实践水平的突破,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辩论,所以才会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说法。从这一点说,“真理越辩越明”这种说法也是不符合科学。
从历史的角度,站在时间长河中的任何一个点上,我们在那一刻所认知到的“真理”很可能只是“相对的”。探寻“真理”的过程其实是我们无限趋近于“绝对的真理”的过程。
解读到这一步时,我才对“真理越辩越明,其实是真理越辩越明”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实是真理真理”,我们“越辩越明”的对象只是我们目前所以为的“其实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