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个人而言,喜欢看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参悟人性和了解我不知道的生活,然后寻找和不断地反问自己到底喜欢怎样的生活方式,然后给自己一个方向,朝着自己喜欢的那种生活努力。
人的一生说长也长,说短其实也短。成年之后,当自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努力的自己独立生活时,就会发现时间其实过得很快,比如转眼间大学毕业了,转眼间身边的同学就结婚生子了,这悄然发生的一切都让自己措手不及。
当然生活就是充满了无数的变数。就如这本书中的高加林,从脱离土地,成为一个民办教师;然后职位被替代回到了土地;后来因为叔父的归来离开了土地,成为了记者;最终又被告发再次回到了土地。这一切的起起落落,自己都毫无办法,有种命运被别人操控的感觉。
先不论到底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写于仓促之中,高加林和巧珍的相爱的加速推进,也让我料到了他们之间似乎不会很顺利的在一起,作者对于这两个主人公的笔墨描述都是喜欢的,让人觉得他们似乎也是郎才女貌,但是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精神层面不在同一个高度上。这也是最后没在一起的原因。
对于高加林为了追求更高品质得生活,而和巧珍提出了分手,最终和黄亚萍选择在一起。我自己是很能理解的,我没有丝毫的责怪的心理,若是让我做出选择,我也会和高加林一样选择黄亚萍。因为我相信精神高度的一致,才能够使得感情生活长久,而且高品质的生活是自己向往的生活。
假如在这里,高加林还是记者,最终和巧珍在一起了,我也不会觉得他们的生活会很幸福。生活在两个世界的时候,中间没有了精神上的共鸣,两个人完全没有共同的话题,又生活在两地,而且两人的感情又是不对等的,高加林对巧珍的感情很浅,时间也短,而巧珍爱得加林很深,所以在这种因素的制约下,我不觉得他们之间的结合会长久。
当然,若巧珍足够的优秀,能力和各方面都很强,然后肯为了加林好好学习认字,在精神上达到一致,两人处于旗鼓相的地步,则上面的而一切问题也就都解决了。可是这个时候感情更会出现不对等,会发现一直以来都是巧珍在付出,当感情的付出出现这么大的不对等的时候,这段感情生活会有很大的风险。
所以当精神或者物质上的高度不平等出现时,感情的稳定性会存在潜在的危机,当然除了少部分情况例外。所以我理解为感情的付出要在一定程度上对等,喜欢的程度也要相应的对等,这段感情才会更加的合适。
当然在我们的根深蒂固的观念中,男生比女生在事业上更要处于优势,这是大多数男生和女生都有的想法,但是当这种事业的差距更大时,女生更要有一个无法替代的闪光点才行。
可能所有的一切都早已命中注定,但是我们仍然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