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已是耳熟能详。每个孩子一出生,都是善良纯真的,是最美的天使。怀着沉重悲痛的心情拜读完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本书是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自己因四门功课成绩不合格被学校开除,在纽约城游荡三天两夜发生的事和内心的真实感受。生动细致的描绘了一个叛逆、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迷茫,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年社会的虚伪和做作。读完之后,内心五味杂陈,作为一名教育者,却更多的是对教育的思考。
“我虽生活在这个世界,却不属于这个世界”,我想这句话是对霍尔顿最好的诠释。他格格不入、高大魁梧的相貌似乎就注定与同龄人不一样。他的行为举止有时像十二岁的小孩,有时他的一举一动要比同龄人老成得多,同时,他又是矛盾的,他希望不长大,保持孩子的纯真,却又干着成年人做的事,他渴望孩子的纯真,却又融不进成年人的世界。在群体的校园里,他注定是一个孤独者。十六岁的少年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有些迷茫,有些任性、有些挣扎、甚至有些狂热。霍尔顿或许有些粗鲁、有些武断、有些野蛮,甚至有点横冲直撞,但他又有些小心翼翼,犹如一头困兽一般,忽而有天降大任的优越感,忽而又有万念俱灭的自卑感。在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之间反复横切而又不得其法,青春的标签最终指向的难道不就是成长和探索吗?这或许也是青春期该有的样子,总需要疯狂一阵才会有所沉淀。对本书的霍尔顿,不指责,不批评。更多的是如果再次遇到“霍尔顿”类的学生,作为教育者,我们该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教?这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我是该告诉他:迷茫、困惑、彷徨的霍尔顿,让我们一起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不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还是告诉他:纯真、善良、独特的霍尔顿,你是特别的,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本就与众不同,按照你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吧!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太多的遗憾,想笑就大声的笑,想哭就歇斯底里的哭,该爱的时候就大胆的去爱,无谓压抑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追求本心。在我执教生涯中,如果遇到了“霍尔顿”类的学生,在处理方式上,或许我也会驻足踌躇、迷茫困顿。但无论如何?我想我会告诉霍尔顿,青春,本该就是张扬、独特的。我也曾经叛逆过,迷茫过,害怕长大又渴望长大,但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不过,别害怕,我陪你慢慢长大。少年时光就是晃,我们用大把时间彷徨,使用几个瞬间成长。
表面过度调皮,内心纯真的霍尔顿。未来,让我们学会收起青春的锋芒,不在留恋年少轻狂,我们可以在孤独中勇敢,也可以在沉默中坚强。你依旧是独一无二的,当你为修女捐款;当你为小孩平衡跷跷板;当你关心鸭子如何过冬时……我知道你内心是纯真善良的,从你身上看到了你与菲苾的亲情美;从你身上看到了你与心心相念却不敢联系琴的爱情美;从你身上看到了你与修女之间的道德美;你就是一个美的天使。
合上此书,思绪万千。也在内心不断的问自己:一个纯真善良的青少年即使再废又能坏到哪里去呢?作为一线的教育者,我们的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而是在管与不管之间,多了一个“守望”。让我们做每个学生忠实的“守望者”,守望着他们快乐学习;守望着他们长大成人,守望着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