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仁术,右手诗心:点燃岐黄与诗文的红蜡烛—冯玉明

文/张杰峰

邢襄山河沃野辽阔,顺德文脉传承流芳。

在河北省眼科医院,有这样一位备受敬重之人!他三十六年如一日,潜心眼科医疗事业,以仁心仁术防盲除痛,为数以万计的眼病患者驱散阴霾重现光明。同时,他又以诗抒怀,咏赞山河,讴歌人间美好。这就是河北省眼科医院退休眼科主任中医师、燕赵诗词达人——冯玉明先生。

冯玉明,出生于1959年,系邢台西部太行深山区原邢台县白岸乡南洺水村人。幼年时因家庭情况和社会环境所限,仅仅读小学半年即辍学。然而,自幼他便深受家父熏陶,背诵《药性赋》《平湖脉诀》以及毛泽东诗词,还熟读了三十余部小说和文学名著。

1971年,他直接进入北沟三村联办初中学习,1973年升入白岸公社高中,1975年高中毕业直接进入白岸公社手工业社学习木工手艺。1978年,在首届全国高考中,冯玉明脱颖而出,幸运地被承德医专中医专业录取。

1981年毕业后,冯玉明于地区医科所开启职业生涯,投身食管癌防治、医学情报研究以及《邢台医药》编辑工作。

在此期间,他主笔完成 40万字的《淑芳六述》整理工作,参与《食管癌环境地理病因及病预防研究》,负责完成《中药四气五味与微量元素研究》《运气学说与气候、气象和疾病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荣获1985年河北省医药卫生科技二等奖、1989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由1996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专著《中医气象地理病理学》。

1989年4月,冯玉明调入邢台地区眼科医院,师从全国著名中医眼科四代世家庞万敏先生,自此踏上“光明使者” 的征程。

他凭借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勤奋好学,迅速投入中医眼科临床实践研究。面对视神经病变、视网膜血管病、葡萄膜炎、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复杂疑难的非手术眼病,他视攻克这些病症为己任。

为了一个病例,他常常反复研究,查阅国内外资料,在庞氏眼科家传经验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各方方剂,明辨阴阳五行,只为探寻最佳治疗方案。他与科室同仁、医院制剂室赵金生主任联合攻关,致力于新制剂研发,先后研制出 “201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眼药水”“参芪明目颗粒”“清咽灵颗粒”“双辛通窍颗粒”“清热明目颗粒”等制剂。在“目炎康开发研制及治疗热性眼病临床研究” 中,冯玉明贡献卓著。为研制目炎康,他无数日夜坚守实验室和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不断调整配方。最终,目炎康成功问世,造福数千例眼病患者。

多年来,冯玉明累计发表科研论文180余篇,荣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市级科技进步奖 9 项。他主编《庞氏中医眼科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中西医眼科临床实践》《五官科临床用药心得》,参编《灵验偏方治百病》等医学著作。这些斐然成绩的背后,是他对眼病患者的深厚责任担当,以及对医学科技进步的执着追求。冯玉明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在医学领域深耕细作,为无数患者带来希望。

2003年,受眼科医院时任院领导嘱托,冯玉明牵头负责创办眼科司法鉴定中心。这一领域需融合法律与眼科专业知识,于他而言是全新的挑战。他无畏艰难,主动涉猎法律相关知识,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在他的带领下,该中心成功解决数千例全国性眼科司法鉴定疑难案例,赢得省市司法鉴定行业的广泛赞誉。

2005 年,中心获评“河北省先进司法鉴定机构”;2008 年,正式更名为“河北省眼科司法鉴定中心”,成为全国唯一的眼科司法鉴定专业机构;2023 年,又获司法部 “全国先进司法鉴定机构”表彰。

截至目前,该机构已完成近两万例眼面五官科司法鉴定案例,均被办案单位采信,有力维护了司法的客观与公正。冯玉明个人亦在该领域深耕,发表学术论文 十余篇,《眼外伤司法鉴定实践》专著也即将完成。因其专业造诣,他被中国法医学会、中国行为法医学会特聘为眼科司法鉴定主旨讲座教授,在国内眼科司法鉴定领域颇具影响力,真正践行了“干一行、爱一行、成一行” 的担当。

从医多年,冯玉明的医术与仁心广为人知,主业之外,求诊的患者络绎不绝,每日少则十余人,多则数十人。他对每位患者都耐心诊查、精心调治,力求找到最佳治疗方案。

其中有数百名患者,他连续跟踪观察三十余年,因这份长久的情感联结,部分患者的祖孙三代都与他成了亲密的朋友。他的诊疗范围并非局限于眼科,在内外妇儿、肿瘤、心脑血管病等领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亦收获显著疗效。

退休后,冯玉明谢绝了外地医疗机构的高薪邀聘,因对眼科医院的深厚情感,更因放不下热爱的眼科事业与患者,他选择返聘回原岗位,继续服务患者。他的门诊始终患者盈门,这份信任既源于他高超的医术,更源于他温暖的医者仁心。

接诊时,他耐心倾听诉求、细致讲解病情,从检查到治疗亲力亲为;对复杂疑难患者,坚持定期复查随访。他有一位食管癌患者,自1983年术后便由他给予中医药间断调治,直至2024年农历十月去世,四十年间从未间断,他还亲自前往吊唁,该患者享年99岁。

目前,经他系统观察、术后康复八年以上的肿瘤患者仍有13例,其中几位年近九旬、行动不便的老人,他每年都会亲自上门看望一两次,用中医药为其调养身体。在患者及家属心中,他早已如同亲人。

“雅量会高远,清眸见古今,大医业精诚,厚德谱春秋。” 这是冯玉明常默颂的语句,亦是为之践行铭言。

除了在中医学领域深耕,冯玉明的视野亦触及天文气象、地理环境等诸多领域,而以诗词记日记的习惯,更伴随他走过数十载。他钟爱山水田园,每至一处胜景,便以诗寄情,这既得益于他自幼积淀的文学与诗词功底。近三十年来,他几乎每月都有十余首诗作问世,兴致高昂时一日便能创作十几首。智能手机普及后的十余年间,即便夜深,他也会在睡前用手机记录当日见闻与感悟。

邢台市旅发大会兴起后,他搜集整理古今名人咏邢台的诗词歌赋200 余首,亦为邢台各县市的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创作诗词 350 余首,部分作品已在《牛城晚报》《新诗大观》《老人世界》等报刊发表。2024 年正值国庆75周年,他应西柏坡纪念馆之邀,在西柏坡两日便创作32首诗词,收录于《红色朝阳》一书。

2025年8月13日,他赴张家口参加省司法鉴定会议,三日间满怀激情写下《大好河山千字颂》《古堡百句赞》《冯玉祥将军赞》《古堡风光》《大境门之歌》等12首作品。同年恰逢建军98周年、抗战胜利 80 周年,他又创作28首诗词,9月3日大阅兵之后,当天,他便完成五言百句“东方之魂,大阅兵抒怀”,均发表于《魅力太行》《新诗大观》等公众号和都市头条平台。

在书房夜晚的灯光下,将生活感悟与自然美景凝练成诗句,是他独有的惬意。他的诗中,既有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也有对世间万物的哲思——能瞥见春枝新绿的生机,能触到夏风的轻柔,能沐浴秋夜的静谧月光,亦能接住冬日的纯净白雪。“山川入墨韵悠长,岁月凝诗梦未央”,正是他诗意人生的生动注脚。

如今,冯玉明的诗稿已逾两千余首,这些诗作是他人生的另一重注脚。在他眼中,医学治愈身体,诗歌滋养心灵,二者相辅相成。他以中医药为患者擦亮眼眸,让光明重返;以文字勾勒美好,让心灵得享慰藉。

从中医诊室到诗词书案,冯玉明在两个领域从容穿梭、执着求索。他以大道大智实践和诠释人生价值,在邢台乃至燕赵大地的中医界与文学界,勾勒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他如一支红烛,以热忱点燃理想,用行动感召身边人——追逐阳光、珍视生命、热爱生活与家乡,更以赤诚守护和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燃烧自己,为人世间播撒有限的光和亮。

作者简介:张杰峰,男,1963年出生,现任邢台市发明协会会长。锐意创新,有多项发明专利。曾担任邢台市直国有企业厂长、经理。长期在邢台市经济战线市轻工业局、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执笔起草多项市政府国有企业改革文件。后转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至退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