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在乎的是什么

1

我走下楼,看见婆婆正在整理衣物,沙发旁的衣服叠成方正豆腐块。

走近一看,那正在熨烫的衣服看着怎么好眼熟的样子,那不是我的贴身衣物吗?

“妈,以后我的衣服我自己来熨烫就好了,有空您多休息。不要这么惯着我,会把我宠坏的哦。”我有点不好意思的说。

“我平常都做顺手了,没事,闲着也是闲着。”她慢斯条理的回答。

我们男主人走过来,把我拉到阳台上小声的说:“你就让她忙吧,不让自己有事做她会觉得难受,她跟我说等会还要去养老院做义工呢!”

我眼睛瞪得熊猫一般,原来你是这样的婆婆。

这是昨天在《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里看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但是,细细想来,它不仅在我们父母的身上出现过很多次,甚至在很多其他地方也有它的影子。

2

我们老家的邻居,是一个老奶奶,70多岁了,除了牙口不好,身体还算硬朗。这个老奶奶可不是一般无病呻吟,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后人身上的人。

按理说儿女都是金领了,过着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她也不愁吃穿,零花钱没处花,是该享享清福了。

可是她拒绝做寄生虫,坚持要自力更生,跟她老人家一比,顿时觉得我们这些年轻人自愧不如。

每年儿女都会接人家去小住,总不到10天半个月她就催着赶着要回老家。

大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她自己的习惯格格不入。她觉得外面再好,那儿始终不是她的家,还不如老家的一亩三分地实在。

最重要的是,她不能让自己闲着,只要无聊他就会胡思乱想,觉得自己活着没有多大意思了,因为她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我想她大概是需要不断的提醒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创造价值。

这是她所认为的希望。只要有了盼头她才觉得自己是实实在在活着的。

可以是自家小院里种的瓜果蔬菜。也可以是当初捡回来时干瘪瘪的流浪猫,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已经是小肥猫了。或着亲手为儿女们准备的过年腊货......

这些都是她“伟大”的成就所在。

看着他们吃着她烧的菜,感叹“还是妈做的饭好吃”的样子,早已干涸的眼睛里透着幸福的光。

3

我爸原本打算提前退休,可没过多久,他又继续重操旧业。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有些难过。

难过是因为他们辛劳了大半辈子,手、背、腰、腿、脚没有一个地方不是超负荷的重伤。

难过也是因为自己无能,不能让他们早一些颐养天年。

我们想过一种折中的解决办法,可是经过试验一段时间后,他跟我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觉得我的价值不止那么一点点,我觉得以我的能力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

我哑口无言,更是惊叹。

一个没有喝过什么墨水的人,居然跟我说出了一番多少人一辈子包括我自己都不曾领悟到的深度感言。

“我们不想做那种只会给后代添麻烦的父母,我们还能劳动,为什么不能靠自己去奋斗呢?”

我膜拜了。

论生活哲学,我只服我爸。

3

有索取无度的人,当然就会有追寻自身价值的人。

前者对世界充满恶意,永远也不会满足;后者自食其力的过好每一天,直到不能动弹的那天到来,他们充满感恩,无怨无悔。

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觉得他们是被需要的,被在乎的。

他们所要的不过就是充满希望的活着。

这股信念很重要,一旦没有了这支撑,他们会瞬间分崩离析。。

很多人不会理解已经走到暮年的人的心态和思想,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当然才会感叹如此折磨自己,何必呢?

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幸福不等同于欲望的满足。

终其一生,我们在乎的不过就是被爱的人在乎,而已。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天到月底了,是迎接祖国六十八岁生日的前一天,这一天也是有些糜烂,早上十点多起床,起床了也不出门还在宿舍待着,不过...
    坚志阅读 134评论 0 0
  • 一 印象中是过了2000年之后,节日的氛围开始越来越淡。 小时候最爱的节日就是走亲戚,家里人热热闹闹的聚在一起,兄...
    小丁同学Yomi阅读 33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