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写一篇文章。标题,内容,立意都没想好。可是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去诉说。冥冥中像是一位老朋友的召唤。纸短情长。写最近的生活过的怎样?和朋友关系还好吗?有压力或是开心的事分享给我吗?想做的事和想实现的梦想还有多远?天气怎么样?
生活就这样匆匆的过,不等你也不等我。夜晚的冲动在白天刺眼的日光中遍体鳞伤,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后归于尘土。亲爱的你啊,告诉我去哪里寻找?时间就在拿起手机与放下手机之间溜走,在躺下与坐立之间挣扎、交织、徘徊。
这不是我。这也是我,是那个没想到你的我。曾经历历在目,未来随处可期。天空没有鸟儿,却有翅膀飞过的痕迹。身边熙熙攘攘,挟裹向前,何不一道启程?
不知道写点什么,但是心里总有几句不得不记下来,且要呈现在眼前的句子。如果不这么做,就会心心念念、时时刻刻的想。颇有点“鸡肋”的味道。
自小就喜欢文科。文言文有趣味,唐诗宋词有韵味,现代诗有意味。无一例外,这些优秀的作品会让人得到美的享受,不知不觉进入到作者目力所及和精神所想之处。那是怎样一种场景啊!长河落日的壮丽,小桥流水的婉转;绿如蓝的江水,白如雪的梅花;情人码头送别的你侬我侬,侠客仗剑天涯的风流潇洒......今生虽未亲至,前世却仿佛早已驻足,眸光流转中尽是重逢的欣喜,似乎冥冥中早有天意。
说到这,总觉得心思又跑偏了。大概每个人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吧。这点跟读书也有相似的地方。一来专注,二来要心思通透,唯此才能真正享受读书的乐趣。写作亦然。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光凭想象也很难追求高级的、美的享受。毕竟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写作靠灵感,灵感稍纵即逝。来的时候很少人能够察觉,即便察觉到了也不会多做思考,更不会在这三俩句话上琢磨推敲。究其原因在于心不静。心静则通,通则达。然生活的圈子限制了绝大部分人“心静”——尤其是不自律的人。怎么办呢?这个时候积累的好处就显示出来了。抓住点滴,今日一句明日一段,积少成多汇川入海。凡事重在坚持,亦不可心急。读书写作非一日之功,非乍见之欢,非不爱能成。
曾经看见一篇文章,说“你不优秀,是还没有把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谁说不是呢?现代社会,面临的选择何其多?诱惑何其多?有几个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一件事情?匠人何在?匠人精神何在?
提及此处,心跳加速,诸君权当一愤青侃侃之言。
(由此开始,随处可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