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读后感

                                            1--作品本身

这本书是余华先生写的,他的个人简历如下:

余华,男,作家;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人,

1960-1978  学习生涯 

1978-1983  卫生院牙科医生

1983-现在   作家,用余先生的话说自己干的事情,讲故事,用《巴黎圣母院》里面吉普赛人的说法,余先生就是那种将别人的故事告诉别人,然后再向别人要钱的人。

本书由39篇短文组成,按照由远即近的时间顺序,记录了1966至2011年,余先生经历的事情。分为四部分。一是由社会发生的个别重大事情引出作者思绪,例如5.12哀悼日引出1990年作者的《夏季台风》,08年奥运会安静的夏天、收获杂志与巴金等。二是自己关于写作中,如何通过洞察力进行想象,写出超写实和荒诞的叙述。三是去美国、日本、以色列、非洲等国家之行,涉及到拜访或者悼念的约19位作家,他们的代表作,写作风格,部分趣事。四是余海果的固执。

一个梦让一个记忆回来了,个人经历引起1980年代和1990年代写作风格离暴力,血腥较远;文化大革命开始到结束,是作者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

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奥克斯福师傅威廉·福克纳学习心理描写,

                                                    2-我的感悟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全书用了5%的篇幅正面在写差异,通过我国南北方小孩的愿望对比,展现南北方巨大的差异;用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由无空间到有空间,展示一个国家,两个世界,近40年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书中提到约19位作者,35本作品,这也是让我畏而却步的一点,毫不掩饰的说,基本都没看过。

作者描述的自己的经历,和你我的经历是不是也是巨大的差异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