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合伙人说“千万别跟好朋友合伙开公司”,醍醐灌顶,虽然早就有多么痛苦的领悟了。
第一次和朋友做生意,1993年,三个人,一起创业了一家电脑培训机构。
一个人负责找客户,一个人负责管理,我负责交付课程。
每个人都投资了一部分钱。
开了不到一年,顺利倒闭了,毫不意外,顺理成章。
负责找客户的人,并没有找到几个客户。
负责管理的人,每天只是请更多的朋友和同学吃饭。
结算的时候,赔了7000块。刚好,我投资了7000块,不知道为什么一分钱也没收回来。
经过计算,营业期间,招待同学和朋友吃饭,刚好用了7000。
1993年,钱还是非常值钱的。
年轻的时候,我们合作创业,都是从同学和朋友开始,因为我们感觉比较了解他们。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提高了对朋友的信任级别和能力期望。
然而,信任容易让我们麻痹,导致能力问题弱化,出现管理漏洞大家都无法发现。
好比,你相信你的口袋非常结实,实际上里面的硬币已经都滚落出去了,自己还全然不知。
然后,大家开始互相不信任,互相防备,互相翻脸,唇枪舌剑。
与朋友合伙创业,信任不等于信用,能力不等于管理。
2
找到对的人,才能成功。
可以做生意中的朋友,不能和朋友做生意 。
对朋友的了解,只限于读书、游玩、聊天中的能力。
然而,很多我们不了解的会从工作中体现出来,这很正常。
因为读书、游玩、聊天这些事情,没有压力,没有利益。
创业,是实实在在的合作,日日业业的工作,会让人们更多的人性展露无疑。
比如朋友时的豪爽,你来了我请你喝酒,那都是我自己的钱。
创业时候酒钱都记入了招待费。
而不与朋友合作,更多的是看到了合伙人的工作状态,客观的看待能力。
朋友与合伙,就像婚前与婚后,之前你看他挖鼻屎,感觉他很幽默,之后你看他做同样的事,就会感觉很龌龊。
与朋友合伙创业,同样的事在不同的场合,难于整合。
3
2005年,有个朋友辞职了,要和我们一起创业。
我们吸取了上次的经验,只投资,不再参与管理。
中国有句话,叫“瓦匠多了,盖倒房子”,参与管理的人太多,反而会更麻烦。
几个月后,创业又正常失败,无疾而终了。
这次比上次好的多,公司倒闭的时候,我还分到一把椅子。
为什么又走到这一步呢?
创业合伙,表面上是生意,归根结底,还是人性、性格、心态来决定的。
贪婪是人性,内向是性格,安逸是心态。
与朋友合伙创业,只会打碎我们对友谊的美好认知,创业也就变成了暗黑破坏神。
4
创业通常是没有结果的事情,就像种一棵树,要看到结果,需要很漫长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中,要不断的投入金钱、时间、精力。
金钱还比较容易衡量,时间就不好说了,精力更是无从标榜,难于计算。
朋友之交,大多是讲义,义的繁体字,在古惑仔的电影里解释为“我是羔羊”。
义是付出,不求回报,更不求计算,我爱你有多深。
创业没有不求回报的。
投入回报的产出比,贡献与利益,非常难于计算。
投资占比,股权分配,工资多少,奖金谁拿,那必须是有理有据的,而不是根据情分来分配。
面对朋友“你还差我3分钱”这样的话要怎么说出口?
如果不说,为什么每次都差我3分钱?心里还会极端扭曲,知行不一,非常委屈。
与朋友合伙创业,斤斤计较,对不起多年友谊,大方无度,就会对不起自己。
5
创业合伙,除了为梦想,更多的是为了吃饭。
我们不是管仲资助鲍叔牙练手,不是吕不韦投资秦国赢异人回国登基,甚至不是凤凰传奇“留下来”就能的五五分成的梗。
钱是少少的,梦想是多多的,没有饭,人是势薄力单的。
就这么几分钱,还要商量如何掰成两半花,只能伤了感情,误了商机。
最后,吃不上饭,会体现另一个人性,恐惧。
继续或放弃,这是个问题。
与朋友合伙创业,当不赚钱的时候,是继续投资,还是一拍两散?
6
刚才说的都是失败的案例,万一成功了呢?
人的团队精神,来自远古的配合狩猎。
只有合作,才能共赢,那时候只投资体力和石头就可以。
而合作,不是合伙创业,因为创业很漫长,不是一起吃一顿烤肉就可以擦嘴走人。
即使在最初,先君子后小人的谈了大家的权责利,确定了共同目标、使命、愿景,也无法保障做事时不感情用事。
即使设计了再好的计划,能保证大家在前进的漫漫长路上步调一致,思想统一共同进步吗?
《中国合伙人》里就是在创业成后,大家的思想不同步,导致了很多认知上的差异,比如到底上市还是不上市。
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案例,在中国,在外国,绝不是新鲜事。
与朋友合伙创业,我们无法保证生意成功后,朋友的心态依然不变。
生意有风险,创业需谨慎。
当然,创业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种,朋友关系只是其中一个。
不能让这一个借口成为所有失败的借口,这也是个重要的原则。
如何,身边有再有朋友要和我合伙创业,我只会做两种选择,要么给他一笔力所能及,可能无法收回的借款,要么成为他生意的一个忠实客户,此致,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