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读书笔记289

12.14

(《河南程氏经说·书解·尧典》伊川先生曰)治水,天下之大任也,非其至公之心,能舍己从人,尽天下之议,则不能成其功。岂方命圮族者所能乎?鲧虽九年而功弗成,然其所治,固非他人所及也。惟其功有叙,故其自任益强,咈戾圮类益甚,公议隔而人心离矣,是其恶益显,功功卒不可成也。

《尚书·虞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于!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咨,嗟咨。四岳,分管四方的诸侯,汉孔安国、宋孔平仲、明杨慎均认为四岳是一个人。汤汤,音shang,水流浩大的样子,与荡荡义同。割,通害。怀:包围。襄:上也。陵,崇也,体崇高也。大阜曰陵。乂:治理。佥,皆也,咸也。众共言之也。

咈,违也。方命,违命,抗命。方,放也,搁置。圮,毀也。

尧帝慨叹了一声,说:“主管天下四方的诸侯,如今洪水汤汤,酿成了巨大的灾害,浊浪滔天,淹没了高山丘陵,老百姓只能不住地叹息。有谁能担当治水的重任。”

大臣们异口同声都推荐鲧。

尧帝说:“这个人不符合我的心意,他是个刚愎自用、抗命不从、危害宗族的人。”

四岳却坚持说:“不对吧!让他试试才知道行不行,不行了再说。”

尧帝就叮嘱鲧说:“去吧,你要有恭敬之心啊。”

鲧治水九年,没能成功。

叙,记述。

伊川先生评论说,治水是国家大事,如果没有一颗至公之心,不能放下自我听从他人,不能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治水就不可能成功。这怎么是像鲧这样方命圮族之人能够完成的呢?鲧虽然治水九年而没能完成任务,但是他的治水能力,肯定是他人所不及的。他一开始治水是有成果的,正因为如此,他就越来越自以为是了,乖离、违背常理、有害的事越做越多,大家有好的建议也不敢提了,于是人心涣散,这样他的错误就越来越显著,所以最终没有完成治水大任。

根据历史记载,鲧治水采用的是筑坝拦水的方法,它对于局部的水患是有效的,但在九州都泛滥成灾的情况下,洪水没有泄流之处,自然就不能成功了。鲧把局部有效的方法机械地推广到全局,所以失败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