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原本开学日,受寒潮影响,所有的学生又放假一天,我又要多陪儿子一天,这个消息无异于雪上加霜。
怎么说呢?最近儿子做作业的状态不佳,跟课外班的对老师一沟通,一致认为这小孩儿在学校上太懒,精力虽然旺盛,但是没用在学习上,我需要想办法让他把旺盛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当爹妈的,听到这个消息无异于五雷轰顶,似乎孩子的前途已经被枪毙了。带着这份焦虑,加上他的不着调,今天怎么看他都不顺眼,只要没坐在学习桌前就是错,一上午莫名其妙地训了他两顿。
冷静之后我又很懊悔!这跟孩子有什么关系呢?人家老师都说了,需要转变观念的是我,我认为老师的要求是对的,是可以达到的,孩子自然就能做到。
痛定思痛,亲子关系还是要修复的,而且必须立刻、立即、以及马上!我翻出了“家庭游戏卡”,跟儿子做了一会儿游戏。有一张情境卡是这样写的:假如你是妈妈,对方是孩子,请你表演向孩子乱发脾气的场景,并且真诚地向孩子道歉。
儿子读到这里说,我重来都不向你乱发脾气,但是你刚才就向我乱发脾气了。儿子的一番话说的我脸通红,一个大人,居然都没有孩子会控制情绪。借着情景剧,我真诚地向儿子道歉,儿子马上就原谅我的。我问他为什么这么痛苦就原谅妈妈?他说,因为他喜欢我(此时的我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啊)!
中午,儿子洗碗的时候,我又带着预设立场批评儿子洗碗不认真,结果儿子反驳到他洗碗一向最干净。我又立马向人家道歉,并且让他设计一个动作,当我又想错了的时候,做这个动作提醒我。
经过这一系列的补救措施,我不但修复了跟儿子的关系,还让儿子愉快地完成了钢琴和国学作业。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国学作业,老师要求的古文要读70遍,我担心他读不下来,让他每天读20遍,分几天完成。没想到儿子督导后来兴起,居然读了110遍。真实惊到我了!
今天发生的事给了我3个启示:
1、不要替孩子做判断。国学老师关于”诵读100遍“的要求一直都有,是我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来不让他完成,没想到这种事对于小孩子来说如此轻松、简单。
2、要相信孩子。这句话三年前我去北京上课的时候,就听一位育儿专家说过,但是今天我的体会最深刻。如果我相信孩子能够完成100遍,也许儿子早就爱上国学课了;如果我相信儿子能把碗洗干净,就没有儿子后来的辩驳了。所以,一定要相信孩子。限制我们的,不是孩子的能力,而是我们对孩子的那份信任。
3、赞美和游戏是修复关系的良药。我之前曾经说过,当我不知道说什么时,我就使劲搜罗能夸他的词。今天,我也见到了游戏的魅力。笑声是化解一切怨气的良药,笑声是打开彼此心扉的钥匙。孩子的年龄越小,赞美和游戏的效果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