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口中的“逻辑思维”,是个非常模糊宽泛的概念。这不仅会导致逻辑思维无法提升,还会让你交不少智商税。
所以,在讲提升之前,得先捋清楚你所谓的那个“逻辑思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它是模糊的,对你的大脑升级有什么不利。
不知道你是否曾经幻想过,要是把逻辑三段论、p、非p之类的真命题、假命题的判断逻辑掌握了,在分析、洞察能力上就可以天下无敌了!
幻想当然美好,现实很不给面子。等你一头扎进逻辑思维之海时,你会发现光是逻辑思维的各种概念就让你直接晕菜了。形式逻辑,数理逻辑,古典逻辑,现代逻辑,朴素逻辑,工具逻辑,符号逻辑,辩证逻辑、大逻辑、小逻辑……这些逻辑概念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是何关系?到底哪个大侠的逻辑才是正确逻辑、哪个的是错误逻辑?还是都有用?相关的著作怕是不比沃尔玛百货品种少不在哪里去。
再接着,各种逻辑思考方法,归纳、演绎、对比、假设、逆向、发散……相关的作品又是一个家乐福超市。
再接着,各种逻辑思考工具,思维导图、金字塔原理、逻辑树、鱼骨图、费米推理法、TOC(瓶颈理论)……又是一个红旗连锁。
还没完,每个行业还有每个行业的独有逻辑模型,比如经济学领域有自己的消费需求模型、生产函数模型、现代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商业投资领域,还有space矩阵;ECIRM战略模型;战略钟……
请问你说想提升逻辑思维,到底是以上的哪种逻辑?还是指以上的所有的逻辑思维都想学会?
如果你说生命有限,学海无涯,当然只能选其中一种来学啊。
那么问题就来了。
要是着重学逻辑学原理,概论,恐怕最好的情况,你只能在大学教一门叫逻辑学的学科,皓首穷经,把自古及今所涉及的逻辑学概念理顺,背熟,一辈子也差不多了。然后,尽管自己都可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还是可以把学生唬的一愣一愣的。不过,面对现实问题依然一片脑盲,比如老婆生气了,为啥还是分析不出个所以然来?搞点投资理财,一不小心还是会上文凭远低于自己的推销员的当?房价那么高,到底买还是卖?面对未来还是一样的迷茫……
诸如此类尿急问题,自己所学的那套概念逻辑不能起到半点作用。
假如你说那我选最实用的逻辑思维来学。比如思维导图,SWOT分析法,space矩阵,选其中的一部分来学就好了。
问题也来了。
这些方法、工具、模型往往都只能解决一类问题,就像同一型号的衣服只适合特定高矮胖瘦的人穿一样,一旦让其他人穿就会不伦不类。而且,就算是“尺寸”合适,往往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特别是在经济、政治、金融领域,专家们都很能分析,却经常闹笑话。有个著名的笑话:专家预测的平均准确度大致跟掷飞镖的黑猩猩差不多。这里面的专家主要就是指政治、经济、金融、社会学领域的专家。
讲个故事。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英国女王质问一群经济学家,既然你们是研究经济学的专家,为什么没有人能够预测到危机的发生?经济学界憋了一年多后,由大名鼎鼎的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卢卡斯挺身而出,回答女王的问题。他说女王陛下:经济学已证明,此类事件是不可预测的;因为,假如此类事件可以预测的话,那么人们就会据此作出反应,从而避免它的发生——于是,这个预测就成为错误的了。
有没有被这位专家的回答震到?有没有感受到逻辑“严密”的威力?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约翰·凯,对这个答案实在忍不住,作了这样的评价:"这听起来像是个白痴学者会给出的回复"。这是不是正好也是你想说的?
讲这个例子就是想告诉你,你以为的实用类型逻辑分析方法、工具、模型,听起来多么牛、多么的高大上,在现实面前就是个屁。
为什么上面提到的几大箩筐的逻辑思维、方法、技术在现实面前会如此苍白、无力?
原因很简单。这些固定、僵死的逻辑方法、技术、模型本来就不是用来分析问题的,而是用来安抚一部分人以及征收他们的智商税的。
为什么有人需要安抚?因为,他们思考问题的水平还停留在小学生时代。小学生,不知道如何判断对错,不知道如何选择,学校就要给个学生们一个叫“小学生守则”的东西,教他们看到老奶奶要让座,遇到老师要说“老师好”等等。让他们画瓢有个葫芦可参照。这样他们才不会在不知所措时急得打转转,或者乱搞一通。但是,这能够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吗?显然不能!只会让他们越学越呆。最后,不知道是人在使用工具,还是工具在操控人。
为什么又说是征收智商税?
不信,你去股市看看。用各种所谓的逻辑模型、逻辑算法、软件炒股的,基本都是立着进去,爬着哀嚎着出来。谁赚钱了?卖逻辑模型、卖模型软件的人赚钱了。
但是,你去看巴菲特、索罗斯这类在股市赚了大钱的人,用的什么固定逻辑模式、什么分析模型工具?没有,他们对人性、人心研究得最透。
这里不是说这些逻辑思维方法、工具没有用。而是说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用,就会反被其害。
这个世界的逻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物理逻辑(固定逻辑),一种是人事逻辑(变化逻辑)。
前面所提的各种推理模型,最常见的归纳、演绎等思考模型,可以归纳为物理性逻辑。它们对于研究固定不变的(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变的)物体,像我们的数理化生等自然物理现象,是基本上管用的。但是,这种固化的逻辑推理思维,你其实早就具备了。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归纳、演绎、对比、逆推,你都不知道用了多少次。但是,为什么进入社会之后它们就不怎么好使了呢?
因为,进入社会之后你打交道的对象变了,变成了人事,不再是过去的书本死知识。人、事是活的,有变化的。既然是变化的,又怎么可能只用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型来应对变化呢?现在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新思维、新模型,不是因为这些新鲜玩意儿比过去的更高级,更本质,只是因为对象发生了变化而已。
这对于学生时代习惯和适应了标准公式、定理得出标准答案的人来说,是很不舒服的一件事情。因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对错判断的绝对标准和固定程序,这跟自己多年所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总是相撞。是不是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中刑满释放到超市打工上厕所时总是忍不住要报告店长的艾利斯·波德·瑞德?又或者,是不是想起了那头被无形的绳子拴了一辈子的大象?
假如你现在对各种思考模型、思考工具,就像吃饭对肉的依赖一样,已经习惯性地依赖上了它们,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成为了那头被无影绳拴住的大象。你的思维已经失去了变化的空间。如果你本身不懂得灵活变通的话,即便给你最高精尖的思维分析工具,也相当于,给你把屠龙刀,你也只会当菜刀用,既笨又使不出应有的效果。
此时,你想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提升”,而是“放弃”。放弃对现有的逻辑思维工具的依赖。只有这样,后面谈的提升对你才是有效的。
对于“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这个问题,你要的最主要其实不是研究物体物理的那套逻辑思维(除非你要当科学家,做科研,跟物打交道),而是一种能够帮助你看清变化,适应变化,应对变化的一种生存本事。这种本事,不是一种方法,或者几个模型所能概括的。如果一定要概括的话,可以用深度思考能力、大智慧、睿智、洞若观火之类的词汇勉强可以描述。具体来说,有几个内涵:对未来趋势、机会的预见和捕捉能力;对当下问题、现象本质的洞悉能力;解决问题时具备多维视角以及高度灵活性;良好的风险评估及风控能力等。
这些思维能力,用教科书上专项训练的方式,比如,先熟悉归纳法,再演绎法,再逆向法,是很难训练出来的。想想你学车就知道了。你开车时,大脑中指挥手脚协调配合的流畅逻辑链是你单项训练先离合,再油门,再刹车形成的吗?不是。而是一并操作的。是在身体对车体运动的微妙感知中,不断系统调整手脚对它们的操作顺序、角度、力度,然后不断强化和保持身体感知到的最佳协调度而形成的。
思维训练跟开车也是一样的道理。你只有真枪实弹地在现实事件上去琢磨、运用,然后不断地调整“思考姿势”和“行动姿势”,不断创造和强化实际效果跟预期效果吻合的场景,从而形成接地气、缜密的逻辑思维链条。
为此,有以下三点小建议。
第一,以现实生活案例为教材,现炒现卖
真想训练深度的逻辑思维方式,就要果断放弃那些用来装点门面、炫耀的高大上的工具逻辑。
你学到的逻辑对不对,能不能用,是不是真逻辑,不是教科书和工具说了算,也不是专家权威说了算。只由眼前的事实说了算。
你说淘宝的商业逻辑对不对,微信的商业逻辑对不对,高不高明,符不符合XXX商业定律?二马说了不算,XXX商业定律的发明者说了也不算。现在他们做出来了,大家都看到了确实可行,效果果然不凡,你才能说这种商业思维叫对,才叫高明。这才值得你去学,去琢磨。
当然,学了,理解了还不是你的。你还得有说干就干,干错了再总结反思的魄力。马上拿你学到的来实践。要不然,你学到的仍然是只能用来表演的花拳绣腿,抢不了地盘,收不到生活费。
第二,依据现实写评论分析性文章。
写文章。不要写小学生式的日记,记流水账,抄书摘,这些对你的思维提升毫无用处(你想发泄发泄情绪,表达表达情感,另当别论)。而是依据你关心的现实问题、现象、案例,写一些评论分析性文章。你态度越认真,你就会越想写好;你越想写好,你就越会去寻找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解读思路,因此,你发现的东西就会越多,越深。那么你的思考也就越深。思维的深度、缜密度就是这么训练出来的。
有人说不会写评论分析文章啊。其实,这个真没什么难的。一个字,抄。学生时代,你抄作业叫做“坏学生”,现在你进入社会,找个你佩服的人的优秀作业来抄,抄得笨拙点留有别人的痕迹,别人夸你有心得。抄得不留痕迹,别人夸你有深度。抄久了,自己的笔杆子也能生出朵花儿了,别人便夸你有思想了。
如果,你不知道抄谁的。我这里也可以推荐几份我认为少有的优秀作业给你抄。请参看我的另一篇文章:有哪些年轻人可能需要看的优秀书籍?
第三,以中国古代的道术典籍作为思想的升华。
你会看到很多取得成就的企业家,都喜研究中国的古典智慧。比如中国的老子、鬼谷子、孙子兵法等。不是他们装,而是这些经历了时间长河沉淀下来的东西真能给他们带来某些思维瓶颈上的突破。但是,这些典籍,也只有在你做事过程中会反省,会纠错时,才会让你的脑洞更开,思想更进一步升级,然后反哺你正在做的事情。如果你啥都没做过,或者做事只凭本能,没有反思,复盘的习惯,这些典籍最多也只能成为打嘴炮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