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听到一段话,妈妈说:“孩子时间精力都用来谈恋爱了。”儿子说:“我的时间精力,都用来跟我爸我妈斗智斗勇了。”一听就是家长视为洪水猛兽的中学生“早恋”,认为恋爱肯定要影响学习。而孩子呢,不管是为了宣布自己已经长大,还是维护自己的爱情,都要奋起反抗,不会轻易妥协。
我们先不谈中学生到底能不能恋爱,不妨换个视角看看,爱情开始的时间设定在哪个阶段是合适的?我们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中学不能谈恋爱,太小了,没有自制力,会影响学习,会有很严重的后果……等上了大学以后,都满18岁了,反正孩子已经不在身边了,就是想管也管不了了,也就默认了。
好了,青春期的孩子熬过了艰辛的高考,熬过了曾经学校和家长“围追阻截”和“棒打鸳鸯”,迎来了爱情的春天。进入大学生活以后,不管是因为荷尔蒙的爆棚还是空虚寂寞冷,呼呼啦啦的都成双结对了。这下问题就来了,孩子会恋爱吗?在亲密关系里,如何能守护好各自的边界?如何能彼此尊重?一段感情开始之前,孩子们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彼此靠近?一段感情觉得不合适的时候,孩子们又如何能彼此好好说再见,减少相互伤害?这些谁来教他们?任由他们自己摸索,摔得头破血流,伤痕累累吗?
所以在中学阶段,如果孩子恋爱了,正好是一个和孩子讨论爱情的契机。如果孩子没有恋爱,也可以分享各自对爱情的看法和认知。孩子遇到一份感情的时候,需要父母的祝福,需要父母的引导,我们这时候应该做孩子的队友,而不是孩子的对手。
我们觉得孩子不成熟,怕他们走错路,那就更需要和孩子一起面对这份感情。我们需要先带着欣赏去倾听,听孩子说他(她)喜欢的是谁?被他(她)哪些优点吸引了?这份感情给他带来怎样的情感体验?他们对这份感情的期待和他们未来想共同成为怎样的人?
如果孩子没有想这么多,那我们就带领他们一起去想,去分析、识别、判断。孩子在情感的历程中,会经历开心、快乐,也会经历伤心和失落,最后可能还要面对失恋的痛苦。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没有关系,经历比结果更重要,这就是成长。如果这份感情已经彼此消耗,感觉不合适了,那就好好说再见,感谢遇见,各自转身。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一份好的感情应该是相互成就,应该是让你们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孩子的情感历程中,我们一直作为支持者,陪伴者,给他们爱和力量。孩子不仅得到了成长,还更加深了和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有的时候我们知道孩子恋爱了,开始干预、反对,但是我们发现孩子的反应特别地激烈。孩子不但根本不会听,还会采取种种措施对付我们。引起我们更强烈的愤怒,亲子之间冲突不断。那这时候我们需要先冷静下来,需要反思自身。难道孩子不知道学校和家长都反对中学生恋爱吗?那他们为什么还这么坚持?是不是我们平常对孩子控制、管教、斥责的太多了?孩子在我们这里已经感受不到爱和认可了。他们相互之间的吸引,彼此感受到接纳、肯定和欣赏。他们将这种抱团取暖当做是爱?孩子可能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对我们呐喊:“他们需要尊重,需要被看见,需要父母的认可。”
每个孩子心智的成熟度,没有严格的年龄划分,与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见识、思考有关。我们养育孩子,给他们健康的体魄,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爱情的话题也不能避而不谈。爱情一次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相遇之后还要学会相处和经营。情感之路是我们人生的必经之路,和孩子分享这些,不管他们什么时候恋爱,我们都不会太担心。等到孩子有一天展翅高飞的时候,我们相信他们能尊重他人,能为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家长朋友们,你们现在还担心中学生到底可不可以恋爱了吗?你们心中有办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