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怡:中国人的大智慧——《中庸》

        11月15日晚六点半,澄园书院邀请东南大学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大学教学》主编、全国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陈怡在澄典书屋二楼开展了一场关于《中庸》解析的讲座。

        陈怡教授开门见山指出中国的主要的三大学派,儒、佛、道,将中国文化比作一棵参天大树,而儒家是其树干,儒家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陈怡以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为序,从历史发展的阶段入手,将儒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下面尤其从《礼经》为重,讲了其中的《大戴礼记》与《小戴礼记》的影响力。接着在《礼记》的目录了标注出了五个重要篇章。陈怡教授认为其中是以《中庸》为最重要,它是儒家主要思想的浓缩,教育哲学与人类哲学的论著。以朱熹在《语类》中对四书的解析为引子,陈怡教授认为四书规划了人的一生,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

        而关于《中庸》的作者,尽管多有非议,陈怡教授还是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认为某些不合时代的词句是后来学者添加,并不足以质疑。对于《中庸》名字的解读,陈怡教授先是解读了朱熹对于其的看法,接着通过庄子在《齐物论》中“庸者,用也”,明确自己对“庸”的看法。对于《中庸》结构的划分,教授重点讲解了朱熹与美籍华人杜维明的看法。最后在思想方面,教授认为以“诚”为基础,以“中”为方法,以“和”为目的,方能“天人合一”。

        然后,陈怡教授分章分析了儒家人性修养对现代人的启示作用,强调《中庸》中的“使命”方为人的本质属性。更是通过“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将《中庸》比作饮食,但正如很少人能尝出味道,读懂《中庸》是很困难的。

        最后,陈怡教授提出做自己感兴趣热爱的事情,才能做好,才能体现人生价值,同时也对同学们提出了期望,要反复多次阅读《中庸》,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奥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月亮:看谁在窗外 ☆田秀 正好 雨停风静了许多 月亮终于从夜幕里爬出来 ...
    兴安居士阅读 916评论 0 2
  • 忽然间发现小屁孩断奶的日子就要进入倒计时了,感觉就在昨天还在日日夜夜给她喂奶哄她入睡;忽然间发现小屁孩站直后脑袋都...
    溪西阅读 4,615评论 2 0